传国玉玺 真正的传国玉玺去哪了


传国玉玺 真正的传国玉玺去哪了

文章插图
自秦始皇以来,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因材质为玉,称为“玉玺”,其有六方,分别为“帝之玺”、“帝行玺”、“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在皇帝的印玺中,有一方玉玺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 。
传国玉玺为秦始皇所制“传国玉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之命所镌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
始皇死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
秦始皇
传国玉玺材料由来相传绝世美玉和氏璧乃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发现的一块璞玉 。
卞和将其献给楚厉王,然而被判定为石头,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璞玉献上,仍被认为是石头,可怜的卞和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 。
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听闻后直接命人剖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即"和氏之璧" 。
卞和献宝
后来和氏璧几经辗转,最后落入赵惠文王之手,以后就发生了秦国自恃武力想巧取豪夺和氏璧,蔺相如“宁为玉碎”、“完璧归赵”的故事 。
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秦国手中,最后被制成了传国玉玺,成为天下所共传之宝 。
【传国玉玺 真正的传国玉玺去哪了】
蔺相如宁为玉碎
传国玉玺失传于五代秦以后的汉、魏、西晋、前赵、东晋、宋、南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各朝均沿用秦始皇之传国玉玺 。
王莽篡汉时,曾向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传国玉玺,王政君感到非常愤怒,将玉玺取出摔砸于地,为此还碎了一角,虽然日后以黄金补上缺角,却仍可看出摔碎的痕迹 。
王政君
光武中兴,“莽败,李松持玺诣宛上更始”,玉玺归刘秀 。东汉末期,十常侍作乱,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传国玺,返宫后传国玺丢失 。
不久,“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从城南甄官井捞出宫女的尸体,在项下锦襄中取出玉玺 。孙坚获传国玺,心生异念,但不久阵亡岘山 。
孙坚得玉玺
袁术乘孙坚妻吴氏扶梓宫归里,“乃拘坚夫人而夺之” 。袁术死后,其妻扶棺奔庐江,广陵太守徐缪依袁术先例抢传国玺献于曹操 。三国鼎立,玺属魏 。三国归晋,玺传晋 。
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更迭频繁 。传国玺像是被猎犬追逐的猎物,被不停地争来夺去 。每一次的交替易手,都伴随着一场血腥的残杀 。
晋怀帝永嘉五年,“玺落前赵刘聪”之手 。东晋咸和四年,石勤灭前赵,玺属后赵 。冉闵杀后赵石鉴,夺得传国玺 。石勒得玺后更别出心裁,于玉玺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二十年后传国玺为东晋将领骗走,由此,传国玺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
传国玺归东晋后,经刘宋、齐、梁、陈、隋,最后落入唐高祖李渊手中 。从此,玺改称为“宝” 。
李渊
传国玉玺从发现和氏璧始,传至唐末共计1620余年,像这样被历朝传递1000多年的历史文物,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令人可惜的是,传国玉玺于五代时突然失踪,宋太祖“陈桥兵变”受禅后周,仅获后周两方宝印,未获传国玉玺 。
传国玉玺今何处?由于传国玉玺所代表的“天命所归”之象征,历代封建统治者极力宣扬自己已获得传国玉玺 。因此,在宋、元、明、清,均有真真假假的“传国玉玺”不断问世,屡经发现 。
说法一:宋绍圣三年,咸阳段义于河南乡掘地修舍,获一方“色绿如兰,温润而泽”、“背螭纽五盘”的玉印 。经翰林学士蔡京等十三名官员“考证”,奏称哲宗为“真秦制传国玉玺” 。
宋哲宗
说法二:明弘治十三年,鄂县毛志学在泥河滨得传国玉玺,由陕西巡抚熊羽中呈献明孝宗帝 。但孝宗疑其伪“却而不用” 。
说法三:传国玺是明灭元时,被元顺帝带入漠北,后被金太宗于“上年八月得元代传国玉玺于元裔林丹汗之苏泰太后”,太宗由此“乃定立国之计”,改“金”为“清”国号 。清初,故宫交泰殿藏御玺39方,其中一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被人称为传国玉玺 。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从中钦定25方宝玺时,将此方宝玺剔除在外 。由此可见,这是一块伪造的赝品 。
元顺帝
真正的传国玉玺到底在哪里?几千年来,有关玉玺的传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甚至在1924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警察总监张壁和鹿钟麟等还在追索这块“历朝相传的金镶玉玺” 。也许随着历史的发展,终有一天人们能够解开传国玉玺失踪的千古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