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


方孝孺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

文章插图
方孝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
方孝儒因为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 。
早年经历
方孝孺年幼时十分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乡亲们称他为“小韩愈” 。
方孝儒成年后跟着宋濂学习,宋濂的门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就连身为前辈的胡翰、苏伯衡也自认不如 。
方孝儒常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太平为己任 。
步入仕途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吴沉、揭框的推荐被朱元璋召见 。朱元璋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太子朱标说道:“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 。”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 。朱元璋说:“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 。”授予其汉中教授之职,每天给众儒学生讲学,毫不倦怠 。
朱允炆即位后,任方孝儒为翰林侍讲 。第二年又升调他做诗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都会向方孝儒询问 。
朱允炆特别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让方孝儒讲解 。朱允炆临朝,百官奏事,朱允炆有时便会让方孝孺趋身屏风前批答文书 。
当时修撰《太祖实录》以及《类要》等诸多典籍时方孝孺都担任主编 。更定职官制度时,方孝孺的官职改为文学博士 。
靖难之役期间
后来朱棣起兵南下,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自于方孝孺的手笔:
建文三年(1400年),燕军攻掠大名府 。朱棣听到齐泰、黄子澄已经奔窜的消息,上书请求朱允炆命盛庸、吴杰、平安诸将停止军事行动 。
方孝孺建议:“燕军长期驻扎在大名府,天气暑热降雨,他们应该会不战自疲 。火速命令辽东诸将进入山海关,进攻永平府,真定府诸将过卢沟桥直捣北平,燕王他一定回军救援 。我方以大量军队追随燕王之后,可以取得擒拿他的结局 。现在他的奏事文书恰好送到,应暂且给以答复,文书往返时间超出一月,就会使得他的将士心意懈怠 。我方商定合击的态势,进而消灭燕军,就不会很费事了 。”
朱允炆表示赞同,命令方孝孺起草诏书,派遣大理寺少卿薛岩乘车马疾行,答复燕王,完全赦免燕王的罪行,让他罢兵回归自己的属地 。又写下传布的谕旨数千字交给薛岩,拿到燕军之中,秘密散发给众将士 。薛岩到燕军中,他将谕旨藏匿起来,不敢出示给将士们,燕王也没有尊奉诏令 。
不久,燕兵抢掠了沛县,烧毁粮船 。这时候,讨伐河北的军队疲乏无功,而德州运送粮饷的道路又被断绝,方孝孺对此深感忧虑 。由于朱棣的世子朱高炽性情仁厚,他的弟弟朱高煦则狡狯谲诈,又得到朱棣的宠爱,曾想夺取世子的地位,方孝孺谋划用计策离间他们,造成他们内部变乱 。于是将这一建议禀报朱允炆,派遣锦衣卫千户张安携带着有皇帝玺印的书信,前往北平赐予燕世子 。世子收到书信没有启封,连同张安一起送往燕王军前,方孝孺的离间计谋无法实行 。
【方孝孺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建文四年(1401年)五月,燕军到达江北,朱允炆下诏征集各地军队 。方孝孺说:“事情太紧迫了,派人前去以割地向燕王作许诺,拖延几天,东南一带征募的军队会渐渐汇集,北方军队不善于驾舟操揖,决战于江上,胜负还是难见分晓的 。”
朱允炆派遣燕王的堂姐庆成郡主前往燕王军中,陈述割地议和的条件,燕王不听 。朱允炆命众将调集水军于江上,而陈瑄率战舰投降了朱棣,燕军便渡过了长江,时间是六月乙卯日 。朱允炆忧虑畏惧,有人劝他前往别的地方,图谋复兴 。方孝孺坚决请求守卫南京城池以待援军,即使事情不成功也应当为社稷而死 。乙丑日,金川门大开,燕军入城,朱允炆自焚 。这一天,方孝孺也被抓进了监狱 。
被诛十族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 。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 。”朱棣点头应承 。
后来,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 。”朱棣发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 。
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绝命之词说道:
“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 。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或者另有什么企求 。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 。”
时年四十六岁 。
方孝孺的着作从此也被列为禁书,永乐年间凡藏书者皆为死罪 。但是,仍有人冒死藏之,如《侯城集》等,使方孝孺的文章得以传世 。
身后之事
明神宗初年,有诏旨褒扬、编录建文朝的忠臣,在南京建了表忠祠,第一为徐辉祖,其次就是方孝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