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键盘|量产的客制化?Keychron Q1机械键盘——让小白入坑变得更加容易( 三 )


机身侧边就是各种赛博朋克、干练硬汉的风格 , 每个倒角、折角均做了圆弧处理 , 搁手问题是不存在的 。 单看图感觉不出Q1有多重 , 反正从包装盒里拿出来要做好一提可乐的重量(1600克以上) , 不然铝合金留下磕碰 , 让人心疼好一阵子了 。

套件产品为了可堆料改建 , 必要考虑更多兼容性 , 整机唯一开孔的左上角区域则是Type-C接口和双系统切换开关 。 对于盲操来说确实友好 , 但这两个终究不用经常插拔切换 , 在设计方面略显中庸 , 没有展现出个性化的精神 。



八枚内六角螺丝拧开即可与上盖分离 , 没有塑料卡扣 , 取而代之是螺丝也能自定客制化了 。 打开后直接分离 , PCB版与定位板固定减噪棉夹层 , Gasket结构处已预设Poron垫片 , PCB下面放置单层4mm消音棉并带有塑料片打底 。 我有关注到早期版本有双层消音棉 , 有人提出影响手感 , 或许官方就直接进行了改版 。



从结构上夹心棉可以减少杂音、提升手感 , 但对于手感挑剔需求的客制化玩家来说Q1尚未达到最终形态 。 出厂默认回弹只能说还行 , 我觉得首先需要解决部分键(特别是空格键)的空腔音问题 。 Q1毕竟只是一个客制化套件 , 金属腔体本身极容易出现杂音 , 可以是厂商“为了省成本” , 也可以算是故意留下后门 , 让玩家继续折腾 。
到这里 , 我开始并不觉得这款适合无法接受折腾的用户选择 , 明摆着可以提升不去改 , 那实在是太暴殄天物了 。 出厂黄色方框预设4个Poron垫片 , 我自己拆开后垫了除顶部F键区的另外3处红色方框(配件另附8条 , 管够用) , 装好后空腔音和回弹力有一定改善 。



G Pro系列作为目前佳达隆主力轴体在各方面都成熟稳定 , 在Q1成品键盘中提供三种开关选择:佳达隆G Pro青轴、佳达隆G Pro红轴、佳达隆G Pro茶轴 。
我入手的是佳达隆G Pro青轴 , 因为有着更大触发压力需求(60±15克) , 结合Gasket加持后在全金属键盘上使用段落感出色 , 在按压手感方面尤为突出 。 其他方面佳达隆皆做了厂润处理 , 轴心稳固 , 触底扎实 , 回弹跟手 , 属于大众轴体选择中综合性较高的选择 。 大键位PCB卫星轴有螺丝加固 , 按压手感顺畅的与单键没多大差异 , 一致性较高 。
考虑到Q1的售价 , 选择大众轴也是节省成本的方式之一 , 想要玩个性还是得上其他轴 。 当然价格与手感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 亲测试轴才能真正接近每个人心中“手指马杀鸡”的理解 。 Q1支持全键位轴体热插拔 , 支持市面上常见的三脚轴或五脚轴 。 客制化是一步一步慢慢更新把玩后渐入佳境 , Q1作为基础提供的夹心消音棉和底部降噪棉 , 大大缓解杂音 , 保持不同轴体在相同键盘上突出自身按键(或声音)特性 , 让换轴体验不减分 。



Q1旋钮版提供的键盘有点不同:OSA高度、PBT材质 , 二色注塑、无透光、球帽设计(首发Q1为ABS键帽) 。 按键正面的圆弧与机身成鲜明对比 , 背面做工毛刺少 , 水口处理得当 。 如果对高透光的个性化需求 , 建议可以上一套如极昼、清虹一类的OEM侧刻PBT键帽 。
至于小细节 , 除了常规F与J的盲键设计 , 方向上也有盲键设计 , 这点需要好评!



上灯位属于时代的产物 , 到了PCB整合时代直接装贴片灯的大多采用下灯位方案 , Q1也是如此 。 从用户日常坐姿角度 , 可以看出当前光效模式 , 当屏幕灯打开时只能当个氛围灯辅助来用了 。 如果特别注重光效的用户 , 只能自行更换透明或侧刻键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