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微信性能检测工具:微信小程序( 二 )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 , 小程序虽然是微信独创 , 但借助浏览器内核将网页封装成独立“App”却不是微信的创意 。 别的不说 , 即使在本地App时代 , 绝大多数的注水App采用的都是封装一个前端网页来凑数的开发方式 。 时至今日 , 某游戏App的手机客户端采用的依旧是封装浏览器的原理 。
而在微信小程序发光发热的这几年 , 网页封装App经历了多次的技术迭代 , 并最终拿出了应对微信小程序的“杀手锏”——PWA应用(渐进式Web应用) 。
简单来说 , PWA的本质依旧是Web程序 , 但不同于直接用浏览器打开一个页面 , PWA可以和手机操作系统更好地整合 , 离线依旧可以运行就是PWA应用相较于一般Web和微信小程序最大的亮点 。
另外 , 对于那些已经有成熟桌面网页的网站来说 , PWA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复用已经存在的系统资源 , 对增量更新和热更新的支持使PWA应用能在桌面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市场中快速普及 。
上个月|微信性能检测工具:微信小程序
文章图片
但为什么PWA在国内行不通呢?在我看来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 , PWA脱胎于Web , 尽管移动互联网也可以二次开发成PWA应用 , 但这都只停留在用户端或者前端的范畴 , 对于背后的服务提供者来说 , 从零开始拥抱PWA显然有着更高的熟悉和开发成本 。 而微信小程序连同背后的腾讯云提供了完整的配套服务 , 这显然更适合国内互联网市场 。
其次 , PWA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通用ID系统 。 作为Web的变体 , PWA的需要服务提供者自行建立用户ID系统 , 而在电子邮箱使用率相对较低的国内市场 , 由微信、支付宝等生态提供的统一接入ID可以显著降低用户使用软件的门槛 。
最后是应用的分发 , PWA应用的分发离不开URL或URL的各种变体 , 比如二维码 。 但微信小程序作为微信的一部分 , 可以直接以图形化交互分享给其他用户 , 再联合刚刚提到的第二点 , 微信小程序能在国内互联网中飞速发展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至于支付宝的“小程序”为什么无法在国内大规模展开 , 在我看来还是用户习惯的问题 , 国内用户对手机支付显然有更高的警惕性 , 不愿意在金融类App中使用和交易无关的功能 。 如果不将“芝麻”体系和支付体系进行切割 , 支付宝的小程序很难达到微信小程序的高度 。
总结
归根结底 , 微信需要在手机App中加入性能检测套件 , 其实是国内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 在“跳过”以桌面为基石的传统互联网生态后 , 国内互联网建设的重任全都移交到了移动互联网身上 。 本应朝着轻量化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生态 , 也被迫承担起越来越复杂的交互和大量的缓存 。 微信此次选择加入性能检测工具 , 其最终目的也是为开发者提供更加趁手的开发工具 , 从而提升移动互联网的整体体验 。
上个月|微信性能检测工具:微信小程序
文章图片
但问题是推出工具让开发者自查在我看来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 。 移动互联网生态的臃肿大家有目共睹 , 一个量化工具难以对生态优化提出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 在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和手机运行效率之间 , 用户和开发者都需要作出艰难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