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小小的电子水牌上市,展示了小米的B端野心( 二 )



国内互联网或科技巨头 , 几乎都有入局做To B业务的想法 , 其中广为人知的品牌就是华为 。 华为公司营收由To C业务、To B业务、运营商业务共同构成 , 虽说现在To C业务占营收大头 , 但另外两个业务每年也能为华为带去上千亿营收 。
近几年华为受到了不少针对 , 2021年财报披露To C业务营收近乎腰斩 , 好在运营商业务能保持稳定 , 营收接近3000亿元 , To B业务则给华为带去了不少惊喜 , 营收上涨至1024亿元 。 去年我们频频看到华为在To B业务的身影 , 而且已经开始向工业领域发展 , 推出了适用于挖矿的矿鸿系统 。
不管其他业务受到多大冲击 , 华为都可以依靠To B业务撑下去 , 并且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

To C业务营收是高 , 但稳定性不足 , 一旦产品失去竞争力 , 消费者就可能大规模流失 。 看看小米 , 一度进入国内手机销量前三 , 如今却跌至第五 。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 , 有了更加稳定的To B业务做基础 , 就可无惧风浪侵袭 。
小米做To B , 不能忽视这些挑战【苹果|小小的电子水牌上市,展示了小米的B端野心】企业经营的业务越多 , 稳定性就会越高 , 可是如果不考虑自身情况 , 盲目扩张业务 , 那么下场就会像乐视一样 , 资金链断裂 , 公司近乎崩溃 。
小米最近几年动作很大 , 重启平板业务、多款PC连发、智能家居新品不断 , 最重要的还是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小米汽车 。 在官宣进军汽车行业初期 , 小米表示首批投入100亿元研发经费 , 未来五年再投入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5亿元)研发经费 。

实体企业利润率一般不会高 , 2021年小米集团2021年营收高达3283亿元 , 但净利润却只有220亿元 , 而且To C业务营收和利润增长有限 。 每年造车所需的费用 , 大概相当于小米集团一半的净利润 , 对于小米来说 , 压力不可谓不大 。
虽说To B业务稳定 , 但想要胜过竞标对手 , 被企业看中 , 产品肯定也要有过人之处 , 大量研发投入少不了 。 可小米又要走性价比路线 , 产品利润太低 , 如果步子迈得太大 , 很可能出现问题 。
还好 , 应对这种情况 , 小米有不少经验 。 当初在智能家居布局时 , 小米就意识到以自己的能力 , 想要吃下整个市场不现实 , 所以选择了合作共赢的方案 。 小米不但自己做智能家居 , 还把小米商城这个平台提供给其他企业 , 于是不少名声不显的企业加入了小米智能生态 。

有小米对质量把关 , 消费者在小米商城购买产品时 , 就会稍微放心一些 。 凭借这一优势 , 小米迅速领先其他企业 , 把小米商城做成了“小米杂货铺” 。
小米To B产品同样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案 , 通过与其他生产厂商合作的方式 , 降低自己的研发投入 , 先把品牌和名声做起来 , 至于前期利润可能不高 , 那倒不是太重要 。 只要把品牌做起来 , 把名声打响了 , 那就相当于有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 , 不怕以后赚不到钱 。
现在小米的To B业务处于起步阶段 , 仍需要时间成长 , 以小米的整合能力和品牌知名度 , 应该不需要太长时间 , 就可以取得不菲的成果 。 按照小米To B业务面向的场景来看 , 发展空间非常大 , 2023年实现百亿年营收不是难事 , 未来可能会取得更高的成绩 。
如果小米真的取得了成功 , 有可能会带动更多手机企业成立To B事业部 , 入局另一个领域 。 众多企业加入 , 有可能会带动To B产品卷起来 , 价格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