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石燕然的典故简短 勒石燕然的典故

东汉时期,窦宪因为遣客刺杀太后幸臣得罪,害怕被治罪,于是请求出击北匈奴来赎罪 。此时适逢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拜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每人各领四千精兵,窦宪和南匈奴、乌桓、羌胡兵三万余一同出征 。
窦宪首先率领精骑万余在稽落山大破北匈奴,北单于在战乱中逃走 。窦宪与耿秉乘胜追击,南单于走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出稠阳塞,三军最后在涿邪山会师,最后杀一万三千多人,俘虏无数 。
胜利之后,他们登上燕然山,命班固在燕然山刻石记下自己的丰功伟绩,班固作《封燕然山铭》,上面写道:“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然后班师回朝 。
【勒石燕然的典故简短 勒石燕然的典故】燕然山的胜利使让窦宪洗脱了罪名,并且获封大将军 。永元三年,窦宪再次率领精兵出战,俘虏了北单于的母亲阏氏,斩杀名王以下五千多人 。汉军出塞的距离长达五千余里,创下了自汉朝出兵匈奴以来的纪录 。

勒石燕然的典故简短 勒石燕然的典故

文章插图
勒石燕然出处《后汉书·窦融传》载,公元89年,窦宪率军出击北匈奴,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大败北匈奴于稽洛山,之后在班师途中于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燕然勒石 。
勒石燕然指的是哪位名将勒石燕然指的是窦宪 。据史书记载,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取得大胜,大军行至燕然山时,窦宪命随军的班固撰写《燕然山铭》,刻石纪功,此后便有了"勒石燕然"的典故 。
勒石燕然的典故简短 勒石燕然的典故

文章插图
勒石燕然的意义燕然勒功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标志着汉朝彻底击垮北匈奴的势力,中原王朝与北方匈奴三百多年的战与和,最终以汉朝“虽远必诛”的胜利落幕 。说起匈奴这个民族,它是秦代以来第一个对中原王朝构成军事威胁的游牧族群,但按照司马迁的考证,匈奴一脉,追根溯源仍与中华始祖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