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的来历和意义 世界读书日是几月几号

每年的4月23号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 又称“世界图书日” 。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 。由西班牙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日” 。每年的这一天 , 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世界读书日的来历和意义 世界读书日是几月几号】

世界读书日的来历和意义 世界读书日是几月几号

文章插图
1995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 , 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 , 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 , 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 。
到了读书日这一天 , 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 , 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 。这一天还掺和着几个文化名人的纪念日 , 其实重要的是书能给人胆识、给人智慧、给人力量 。
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 , 关于读书的重要性远比外国人理解的更为深刻、更为深远 。最为著名的读书“三有” , 已经耳熟能详老幼皆知 , 那就是“书中自有千钟粟 , 书中自有黄金屋 , 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三有” 。
子曰:“好仁不好学 , 其蔽也愚;好知(智)不好学 , 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 , 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 , 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 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 , 其蔽也狂 。”此处的学 , 即读书之意 , 孔子读书曾经“韦编三绝” 。
记得手机不离手才是近十年的事情 , 在手机不离手之前 , 人们也有一样不离手的东西 , 那就是书 。上个世纪50年代 , 那时时髦的是手拿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 , 六十年代前半期时髦的是手拿《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等 。
学生手不离书是理所当然的 , 那个时候 , 如果想要装作有知识的人 , 最好是上衣口袋别上两支钢笔(钢笔帽也行);最便宜的是手拿一本书、一份杂志、一份报纸 , 如果是抱着一摞书那就更有面子了 , 肯定是大学生了 。现在 , 如果不是在校园里 , 几乎看不到有人再拿书、报、杂志了 。而且现在茶余饭后谈论的也不是书了 , 而是快手、抖音等等 。
读书的风气越来越淡了 , 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 能不能是可读的书越来越少了呢?不能这样说 , 书是越来越多了 , 但却是越来越贵了!读不起书也是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 。现在数字读书成了新潮 , 可能会增加一部分青年读者(纸质书与数字书的优劣不在这里评论) , 总的说来 , 读书的人占比不高 , 据说国人中有读书习惯的只占5% , 读书的习惯是渐行渐远了 。
宋代的黄庭坚跟苏轼聊天时曾说:“一日不读书 , 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 , 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 , 便觉面目可憎 。”放下手机 , 赶快读书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