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见的四大修辞是什么 互文手法是什么意思

【古代汉语常见的四大修辞是什么 互文手法是什么意思】互文是通过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手法 。即一句话或者上下两句中的两个部分,看似说不相干的事情,实则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

古代汉语常见的四大修辞是什么 互文手法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四大修辞主要有:用典、互文、回文、变文 。
一、用典用典又称用事、援引,是指通过引用古代的历史故事或古人的言论或俗语、成语等,来印证自己的论点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辞格 。
1.分类
(1)从形式上分为明典和暗典
①明典:明用典故,常见于古诗词 。
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典故 。
②暗典:暗用典故
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末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好像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状,实则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
(2)从内容上分为正用典故和反用典故
①正用典故就是依据所引故事或语句的原意来用它 。例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云)》中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以点带人通过文章既赞李云也赞自己 。
②反用典故:反用以前的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即翻典 。
例如辛弃疾在《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这一诗中极力鼓励李正文入蜀做一番事业 。
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 。
原本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而辛弃疾在《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故的反用 。
2.用典方式
①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 。
②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找作者的言外之意 。
3.用典的效果
①委婉表意 。
②语言典雅精炼,富有表现力 。
③使立论有依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
④使文章的词采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严谨,内涵丰富 。
二、互文互文是通过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手法 。即一句话或者上下两句中的两个部分,看似说不相干的事情,实则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
互文一般有四种类型,单句互文,对句互文,隔句互文和排句互文 。
1.单句互文:即在一句话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相互补充 。
例如杜牧的《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此句中的寒水和沙在句子的前后两部分都有涉及,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
2.对句互文:上下两句互相补充 。上句中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下句中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 。
例如在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前后两分句中各自出现了鸟雀和蝉,该句翻译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
3.隔句互文:两个互文句之间被其他句子隔开 。
例如王博在《滕王阁序》中写道:“中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此句中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互文 。理解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
4.排句互文:指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且内容互相渗透补充 。
例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该句不是指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一样物品,而是指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 。在东南西北四个集市中将骏马、鞍鞯、辔头、长鞭等物品全部购齐 。
三、回文指首尾回环 。回环运用得当可以表现两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充满哲理韵味 。
例如《道德经》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四、变文为了体现语言的多样性而采用的同义词替换 。达到文章语句华美,音韵和谐,在铺陈变化中增强语言气势的效果 。
例如贾谊在《过秦论》当中的:“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其中“亡”和“北”为变文,都是指“败逃的人” 。
古代汉语的修辞表达方式还有委婉、夸饰、藏词、借代、错位、合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