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最狠的一计是借刀杀人计 。据统计,在《三十六计》中“借刀杀人”这一计使用率最高,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此计不仅应用在军事上,商业中,就连日常生活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
文章插图
“借刀杀人”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成语,并且借刀杀人相对于第一计瞒天过海,第二计围魏救赵相比(具体见合集三十六计你最喜欢哪一计?),更容易理解明白 。那么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为什么借刀杀人的计策在军事、小说剧本中屡屡得逞呢?为什么说它是所有计策中使用率最高的呢?且听我来为大家分析 。
一、借刀杀人的来历及含义“借刀杀人”[1]在三十六计中,原文描述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量力,以《损》推演 。”意思是敌方的情况已经很清楚,而盟友的态度还很模糊,要引诱盟友出手去消灭敌人,不必自己出力,这个办法是根据易经“损”卦推演得到的[2] 。因此“借刀杀人”比喻借他人之手去害人 。
【第三计借刀杀人计 三十六计最狠的一计】计在脚下
这个计策是所有三十六计中使用率最高的计谋,该词最早出现于《三祝记·造陷》[3] 。亦作“ 借剑杀人 ” 。《三祝记》是一个非常传奇的剧本,由明朝汪廷讷著 。在该书第五回中写道“造陷方今赵元昊谋反,势甚猖獗 。朝廷欲选将兴师,恩相明日奏仲淹为环庆路经略招讨使,以平元昊,这所谓借刀杀人 。”从文中可以看出有人献策于范仲淹的政敌,说恩相(官长的敬称指范仲淹的政敌)可借平定西夏元昊叛乱,除掉范仲淹 。用大白话解释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目前正值赵元昊的叛变,朝廷准备选将带兵平乱,您不如明天上奏推荐范仲淹,他只是一介书生,让他去带兵,说不定会死在前线,这既是借刀杀人之计,又可以显现出您不计前嫌,以德报怨 。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看到,官僚政客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不损害自己的形象,“借刀杀人”是他们的常用法宝,可以解决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 。因此,“借刀杀人”在封建社会,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 。这是它使用率高的原因之一 。
二、借刀杀人在军事上的应用“借刀杀人”用在军事和商业及其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 。
执刀之人-曹操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借刀杀人”[4]就有很多次出现 。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在割须弃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躲避马超的锋芒,不敢正面迎对 。终于有一日,马超正与曹军交战,忽然有人来报,后方曹操一军已经在河西下寨 。马超见前后受敌,便收军回寨,和韩遂商议 。
韩遂部下主张求和,韩遂便命人到曹营下书 。曹操收到书信后,心生一计,答应退兵 。次日,曹操唤韩遂出阵说话 。两人并肩谈笑了一个小时,方才各自回营 。马超得知后,连忙来问,都谈了些什么 。韩遂告诉马超只是说了一些京师旧事 。马超怀疑,但未多语 。曹操回寨后给韩遂写了一封信,故意将信中要紧处涂抹改动 。马超见韩遂收到的信中,多处涂抹,更是怀疑 。韩遂于是对马超说,为了让你相信我,我明天将曹操骗出,你可以从阵中冲出,一枪将他刺死 。马超这才相信了韩遂 。
第二天,韩遂叫曹操答话,曹操并不出阵,只是让曹洪回复韩遂,千万不要耽误了丞相书信中的事情 。马超大怒,认为韩遂和曹操做了勾当,遂纵马刺杀韩遂,韩遂部将赶来和马超下属战作一团,混乱不堪 。此时曹操带兵四下围来,由于西凉兵自相拼杀,无法抵挡,终败逃窜 。
刀下之人-关羽
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例“借刀杀人” 。讲的是蜀国关羽北伐,吴国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结果被斩首,头被送给曹操的故事 。最初关羽凭一己之力,樊城围困曹操,又水淹七军,吓得曹操一度想迁都避其锋芒 。这时候司马懿和蒋济给曹操出了主意,说孙权和刘备表面上看着关系亲近,实际暗自提防,貌合神离 。不如劝说孙权和咱们合作,偷袭关羽背后,这样可以解决了樊城的危机 。曹操采纳建议,派人联系了孙权,孙权很快接受了曹操的合作 。孙权在吕蒙建议下,从盟友,转身就和关羽开战,曹操顺利从这场战争中从容抽身 。最后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击败,后方又被吕蒙偷袭,终退至麦城被擒,和义子关平于临沮被害 。在这个故事中,曹操明明可以擒拿关羽而没有出手,而是让吕蒙立下擒下关羽的大功,这就是借刀杀人 。
工具人-崇祯
除了我们说的三国演义里面常用“借刀杀人”之计,在其它朝代也常有人使用此计 。例如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多次和明朝大将袁崇焕交手,都大败而归 。为了除掉袁崇焕,皇太极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朝廷的宦官,向崇祯皇帝告密,说袁崇焕已和后金订下密约,所以后金军队才能深入内地,崇祯大怒,将袁崇焕斩首,自此明朝一败涂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皇太极就是用刀的人,而崇祯就是那个被利用的“刀”,袁崇焕就是刀下之人,从此皇太极他们再无劲敌 。
三、“借刀杀人”在小说剧本中的应用小说-老残游记
“借刀杀人”也经常在小说剧本中出现 。比如清末非常有名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五回写到:“我当初恨他报案,毁了我两个弟兄,所以用个『借刀杀人』的法子,让他家吃几个月官事,不怕不毁他一两千吊钱 。”讲述的是移赃的强盗因为于家人报案,借用玉大人的手,陷害于家父子几人,最后全部致死 。
执刀之人-凤姐儿
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借用秋桐之手,将尤二姐害死 。文中王熙凤的丈夫贾琏和尤二姐有私情,因惧内不敢带回家中,所以养做外室 。但王熙凤知道后先假装同意贾琏纳妾,在她做主下,尤二姐被接到大观园中,安置在了她的眼皮底下,为此贾琏感激涕零 。贾琏此前已经有了一个小妾秋桐,秋桐相比王熙凤,明显比较无脑,在王熙凤隔三岔五的挑拨下,她经常跑到尤二姐面前讥讽辱骂,最终尤二姐不堪受辱,逼得吞金自杀 。事后,王熙凤痛哭流涕,装作好人 。这真真是“借刀杀人”,“兵不血刃”啊 。
不管借刀杀人是出现在军事战略、小说剧本还是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只要计策用得好,绝对是制胜的大法宝 。
四、我们生活工作中会不会遇到借刀杀人?我们能不能用?那么作为一名普通人,在生活、职场中会不会也遇到些“借刀杀人”的事情呢?
答案是肯定的 。看过《甄嬛传》的人,没有不对甄嬛交口称赞,赞她有情有义,赞她聪明机智,赞她权谋过人……
甄嬛--执刀人,刀,刀下人三者一体
实际上这部剧就是一名普通的少女,如何在皇宫这个职场内,打怪升级,最终走上人生巅峰大赢家—皇太后的故事 。
“借刀杀人”在《甄嬛传》中被多人反复利用,并且屡屡得手 。最开始,皇后宜修利用皇帝对亡妻纯元皇后的思念之情,故意让甄嬛在封妃典礼上穿上纯元皇后穿过的衣服,导致皇帝看到后大怒,这件事情也迫使甄嬛意识到皇帝不是真的喜欢她,遂对皇帝彻底死心 。
这把“借刀杀人”之计用完之后并没有结束 。接着皇后拉拢安陵容害甄嬛,而甄嬛表现得很聪明,她没有与皇后和安陵容正面对抗,而是当着皇上的面说安陵容好话,通过抬高安陵容对皇后造成威胁,利用她们之间的矛盾来制衡皇后 。反过来,安陵容也知道她们是在利用她,于是一边帮助皇后害甄嬛,一边又透漏消息给甄嬛,顺利升到妃位 。这借刀杀人在三人之间反复使用,谁是刀,谁是刀下之人,谁是执刀之人,三个人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甄嬛传》不愧是宫斗大戏 。
可是最后,甄嬛成了最大的赢家 。原因就是她不再相信皇帝的真情,借皇帝的势,伪装自己,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走上职业巅峰,连皇帝都要尊称她一声皇太后,她真是将权谋玩的明明白白 。
在现代职场生活中,我们能不能也用此计呢?我想在使用之前,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不要成为“被杀的人” 。尽量搞好职场关系,朋友关系,亲属关系,要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尽最大努力不要成为他人心目中的敌人 。
除此之外,对待事情不要轻易发表看法,我们要多听少说多做,避免成为别人手里的那把刀 。如果真存在这种敌我矛盾关系,要尽量隐藏自己,统一战线,学会借力打力,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中 。若找不出“杀人”的理由,千万不要妄动杀念 。
五、为什么“借刀杀人”使用率这么高?“借刀杀人”使用率这么高的最根本原因我认为有二 。一是相对于别的计策操作起来更容易,成本低 。使用者可以借助外在的力量,克服面前的障碍,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即可实现借力打力,达到制胜的目的 。二是因为它可以应用的场合更多,这个计策的核心就是善于利用或者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因此它可以应用在军事上,可以用在职场中,也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
各位亲友们,请问第三计“借刀杀人”是哪个字有知道的吗?欢迎留言 。
- 谁知道三大岛链的分布 第一第二第三岛链图解
- 高级审计师岗位职责 高级审计师报考条件
- 美人心计刘盈喜欢谁
- 计算玉米的热量要不要去掉玉米棒 一根玉米的热量是多少大卡
- 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最大的五位数是几
- 会计专业主修课程有哪些 会计学什么
- 如何判断自己的脸型适合什么发型 发型设计与脸型搭配
- 阿基米德的球冠面积公式 球冠面积的计算公式
- 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比 投入产出比怎么计算
-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