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期创立开始实施的 九品中正制是谁创立的

九品中正制是曹丕采纳大臣陈群的建议而建立的 。魏文帝曹丕为了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采纳了陈群的意见,建立了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设中正,依据士人家世的高低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九个品级 。

什么时期创立开始实施的 九品中正制是谁创立的

文章插图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君王为最高统治者,自夏启开“家天下”之先河,每个古代王朝的传承大多是父子相传 。
不管在位的君王是明主还是昏君,是千古一帝还是亡国之君,既然是家天下,那么这天下事自然归在位者操心 。
可纵然是三皇五帝,圣贤在位,也没有三头六臂,大小事务君王只是总览全局,具体办事还得落到臣子头上 。
那么如何选拔官员就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 。自秦始皇帝江山一统,官员任命提拔已有脉络可寻和法理所依 。
秦依秦法,以功授爵 。汉承秦制,兼有察举 。自魏晋南北朝时,官吏的选拔制度形成了前无古人的独有风格,那就是“九品中正制”又称为“九品官人法” 。
该制度执行后经过演变就形成了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也就有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说,其影响之深,流传至今 。
帝王之家,非皇帝一人,其亲眷族人皆为皇族 。与皇朝息息相关沾亲带故,且高爵厚禄者被称之“显贵”或是“显族” 。
因功得爵,世袭罔替者号称“贵族” 。那些讲究耕读传家,诗书礼乐者被尊为“世家”或是“大族” 。有富可敌国之资,财雄势厚者称为“豪门” 。
所谓“寒门”在古代是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或庶族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的中小地主,他们的子弟大多充任官府吏员 。
一直到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后,士族衰落,寒门才泛指家境贫寒的家庭 。
那么文章标题所说的“九品中正制”又是什么意思了?
所谓“九品中正制”是说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 。
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 。
由于古代的人们比较迷信,信奉着命运之说,经过世人的演变和总结,也就有了“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的说法 。
而我们也的确不得不承认,读书真的能改变人的命运 。
我并不是鼓吹现代的应试教育,也不是在指责学习是为了考试,而是在说人的学识之好坏在无法具体体现的情况下,一纸试卷就大致分了高下 。
而考试成绩的好坏,既无关人的家境贫寒富有,也不关各种各样的区别和不同,最是公平不过 。同样生而为人,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你比我优秀?笑话,考过才知道 。
君可知伟人有诗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
【什么时期创立开始实施的 九品中正制是谁创立的】君可知社会生活不易,多少人劳顿奔波后,午夜梦回时总是扼腕长叹为何当初没有读好书 。
君可知读书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是让你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懂得思考 。
而如今生活条件比之古代可谓是天壤之别,既无饥馑之忧,也无饱暖之虞,“寒门”之说早就成了封建的糟粕,品学兼优者又如何不是“贵子”了?
“九品中正制”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泡影,现代人口中的谈资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