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球海胆工厂化中间培育技术 海胆怎么养

海胆怎么养(中间球海胆工厂化中间培育技术) , 中间球海胆工厂化中间培育技术_罗嘉等中间球海胆又名虾夷马粪海胆 , 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胆纲、球海胆科 , 在我国北方繁殖期为每年的9-11月 。

中间球海胆工厂化中间培育技术 海胆怎么养

文章插图
中间球海胆工厂化中间培育技术
_罗嘉等
中间球海胆又名虾夷马粪海胆 , 隶属于棘皮动物门、海胆纲、球海胆科 , 在我国北方繁殖期为每年的9-11月 。工厂化繁育是中间球海胆养殖中最重要的苗种来源 , 包括亲本促熟、受精孵化、幼体培育、稚胆培育和中间培育5个阶段 。经人工培育变态后的稚胆长至壳径约0.5厘米 , 将其从采苗板上剥离转移至其他地方进行中间培育 。工厂化培育是中间球海胆最重要的中间培育方式 。
一、工厂化中间培育
中间培育作为海胆苗种养殖前的一个重要阶段 , 是指将海胆繁育的苗种暂养在一个养殖空间内 , 使其生长至一定规格后再进行后续养殖的过程 。海区中间培育是将苗种转移至海上 , 利用养成设施在浮筏上进行吊养 。工厂化中间培育是利用室内培育池及养殖设备对海胆进行养殖 , 是工厂繁育的一部分 。随着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化 , 工厂化培育较海上培育对海胆安全性更高 , 培育效果更好 。工厂化繁育期间自然水温下降时 , 人工烧煤将水温加热至15℃左右 , 可继续养殖至翌年3月 。如果将人工繁育的苗种直接用于后续养殖 , 在养殖场地环境较恶劣、食物较少和苗种体质差等多种因素作用下 , 易导致幼苗成活率低 , 不利于后续管理 。经过中间培育的苗种规格显著增大 , 抗逆性远高于培育前 , 在后续养殖中存活率可显著提升 。
工厂化中间培育对养殖海域条件依赖性较低 , 养殖过程中需保持充足的溶氧和饵料 , 以维持海胆快速生长 。海胆代谢较快 , 通常需要每3~5天换1次水以维持较好的水质 , 工厂化培育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以减小损失 , 可操作性强 。在中间培育过程中 , 海胆个体间生长差距大 , 需定期分苗 , 将规格相近的海胆放在一起能有效降低苗种之间的影响并有利于投喂管理 。经中间培育后生产的苗种按规格被分批用于后续养殖 。壳径大于1厘米的个体抗逆性强 , 在后续养殖中成活率高且管理简单 , 被归为“一类苗” , 市场认可度高 。规格较小的个体在继续培养一段时间规格达标后也能产生经济效益 , 但需要投入更多的饵料和管理成本 。因此 , 提高中间培育中“一类苗”的比例能更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益 。
二、影响因素
1.饵料 饵料是影响中间球海胆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 不同生长阶段的海胆对饵料的营养需求和喜好程度不同 。在苗种阶段投喂不同种类的饵料对海胆幼体的生长速度有很大影响 。稚胆主要以海带、裙带菜等大型藻类为食 。常亚青等(1999)发现壳径小于2厘米的海胆摄食石莼生长速度最快 , 壳径大于2厘米的海胆更喜欢海带、裙带菜等 。在中间培育阶段 , 天然饵料应优先选择石莼 。
【中间球海胆工厂化中间培育技术 海胆怎么养】海胆摄取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生长和性腺发育 。性成熟之前营养主要用于生长 , 性成熟后且温度适宜时 , 营养优先供给性腺用于发育 。这可能源于海胆体壁和性腺的组成成分不同 , 所需营养成分也不同 。廖玉麟等(1982)研究指出部分饵料能更好地促进海胆性腺发育 , 另一部分则对海胆体壁的生长效果更好 , 进一步验证了不同饵料对海胆的营养分配有所影响 , 为开发海胆不同阶段的特定饵料提供基础 。幼海胆的性腺不具有经济价值 , 选择有利于海胆规格增大的饵料能提高饵料转化率 , 增加经济效益 。
此外 , 选择合适的饵料模式和投喂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中间球海胆生长速度 , 还能节约成本 , 减缓水质败坏的速度 。偶尔的食物短缺不影响海胆的存活 , 养殖过程中改变投喂频率可控制成本投入 。工厂化中间培育阶段多处于冬季 , 且苗种养殖密度较高、饵料供给不足时 , 偶尔减少投喂对海胆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
2.温度 温度主要通过改变酶的活性来影响
生物的理化反应 , 是影响水产生物生长发育和存活的重要环境因子 。不同温度下海胆的摄食速度与消化速率不同 , 在一定范围内升温会加快海胆的代谢 , 使其耗氧率和排氨率增大 , 温度改变导致海胆体内的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产生变化(赵艳 , 1998) 。常亚青等(1999)和马福恒等(2002)研究发现中间球海胆在15~20℃摄食和生长速度最快 。水温低于15℃时 , 海胆的摄食效率和生长速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减慢 。冬季和早春自然水温远低于海胆生长的最适温度 , 利用工厂化设施将水温升高 , 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养殖效率 , 适用于部分生长过慢的幼苗 。甄昊等(2022)通过构建不同温度下中间球海胆的生长预测模型 , 测出壳径2厘米的中间球海胆生长最适温度为16.1℃ , 且海胆壳径越大 , 其生长最适温度越低 。提高水温使其接近幼胆最适生长温度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 对规格较小的海胆苗种尤为重要 。
在养殖环境中 , 干制饵料在水体中腐败速度较快 , 容易滋生各种有害病菌 。投喂时需注意水温变化并及时换水 , 避免水质恶化 , 进而影响海胆的摄食生长和存活 。温度对海胆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有显著影响 。细菌性红斑病的致死温度是20~25℃ , 红斑病在高温时发病率高 , 低温不易发病(王斌等 , 2006) 。病毒性黑嘴病的发病温度为8~26℃ , 最适温度为15℃ 。黑嘴病的发病水温范围较大 , 但低温(水温<10℃)能得到有效缓解(李太武等 , 2000) 。
三、养殖管理
1. 投饵管理 为保证生产中苗种生长速度 , 海胆养殖应选择富有营养的优质饵料 , 并维持良好的饵料供应 。天然饵料供给量受季节影响波动较大 , 冬季饵料匮乏 , 且工厂化养殖中天然饵料获取成本更高 , 维持养殖供应投入较大 。海胆幼苗饵料需求量大 , 仅依靠天然饵料不利于中间培育的高效生产 。在保证饵料供给的同时 , 提升海胆饵料转化效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自然条件下 , 藻类可基本满足海胆的营养需求 , 但对于养殖中的幼胆 , 针对性更强的配合饲料能增加饵料转化率并供应稳定 。
海胆与鲍的营养需求相近 , 主要为蛋白质、脂肪、磷脂和少量矿物质 , 但在蛋白质和脂肪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左然涛等(2016)发现 20%与30%蛋白质水平的饲料能有效提高海胆的存活率和壳径生长速率 , 6%~12%脂肪水平的饲料能显著提升高温下海胆的抗氧化性 。增加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并维持适量的脂肪水平 , 能显著提升海胆的生长速度和抗逆性 。
海胆对不同营养源饵料的利用效率不同 , 调整饲料中各组分配比有利于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抗逆性 。李广等(2018)研究发现不同蛋白源和脂肪源对促进中间球海胆的生长和性腺发育有显著差异 , 不同的蛋白源和脂肪源分别显著影响海胆性腺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 。苏延明等(2008)利用多种饲料原料饲喂中间球海胆稚胆 , 最后测定其壳径和体重特定生长、总消化率和投饵系数等 , 结果表明 , 青绿饲料中紫菜和孔石莼饲喂效果较好 。孔石莼作为饵料和饲料原料对促进海胆生长都有较好的效果 。大型藻类作为人工饵料的优质添加物 , 筛选并利用天然饵料有助于提升配合饲料的投喂效果 。
2.疾病防控 生产上追求高密度养殖以获取
高收益 , 但高密度养殖下生物之间易产生胁迫作用 。红斑病和黑嘴病作为海胆的常见疾病 , 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和难以治疗等特点 。王斌等(2006)通过研究海胆红斑病的致病机理发现 , 红斑病的产生是源于胞外产物作用于海胆体表创面造成的组织损伤 , 当外界条件较好时 , 创面可自行修复 , 减少养殖过程中海胆的损伤可以有效减少此现象的发生 。工厂化养殖能有效减少海胆红斑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海胆患黑嘴病后无法进食而死亡 , 因此以预防为主 。
在水体中增设养殖设施 , 将海胆分隔开能有效控制海胆疾病扩散 。降低养殖器材中海胆的局部拥挤程度能在保持高密度养殖的同时 , 减缓海胆疾病蔓延速度 , 避免其作为病原体影响其他健康海胆(胡方圆等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