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是个昏君吗 朱由检是个好皇帝吗


朱由检是个昏君吗 朱由检是个好皇帝吗

文章插图
中国历史太长,君主专制的时间加在一起几乎超过2000年 。要说哪个皇帝最优秀,那可能也难以衡量 。但要说哪个皇帝最倒霉,结论可能就只会集中在那几个了 。
要我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肯定是其中一个,十七年宵衣旰食,不宠嫔妃,不观歌舞,拼尽全力想将祖宗基业继续下去,奈何祖宗不修,他再想强出头,也没什么用 。
北京景山公园的万寿山脚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明思宗殉国处” 。中国历史上皇帝虽多,但是以身殉社稷的却绝无仅有 。
明思宗朱由检,励精图治,以身殉国,不得不说,是个明君 。可惜,大厦将倾,无力回天 。
是励精图治还是刚愎自用明思宗朱由检,因年号崇祯,又称崇祯皇帝 。作为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他从熹宗手里接过的,是一个江河日下、风雨飘摇的烂摊子 。
如果你在史书里寻找,会发现关于他的记载其实很正面 。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为了国家可谓是殚精竭虑 。
他大概是明朝皇帝中嫔妃第二少的,毕竟明孝宗跟张皇后感情好,是自己不愿意纳妃的 。
但是崇祯皇帝不一样,他没时间 。魏忠贤在熹宗朝只手遮天,号称九千岁,并立孔庙 。在朝中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
到了崇祯时,阉党已经是很大的政治势力了 。崇祯即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天启七年十一月,贬魏忠贤凤阳守陵,旋之下令逮治;五天后魏忠贤自缢而死 。
崇祯帝下令磔其尸于河间 。此案共铲除阉党势力二百六十余人,处死、被贬、戍守,彻底铲除阉党给了大明王朝前进下去的动力 。
此后,他还重新启用被打压的官员,比如任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还赐予尚方宝剑 。表面上看,这些政举都十分有益,那么明朝为何还是亡了呢?
这就要从崇祯皇帝的身世说起 。
现代人都喜欢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与原生家庭的相关问题联系在一起,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崇祯皇帝的原生家庭问题相当大 。
他的生父是明光宗朱常洛,这货有多荒诞离奇,想必大家伙也都知道 。
本来光宗就不招他爹神宗喜欢,再加上死得早,又不太喜欢崇祯的亲娘,所以崇祯的童年挺不幸福的 。
五岁时,其母刘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杀,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抚养 。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 。
直到他哥哥朱由校继承皇位,才封他做了信王 。
本来皇位也没他什么事,不过明熹宗可真是名副其实的熹啊 。死后无子,只能兄终弟及 。这下天下就落在信王身上了 。
他要是个天纵英才也就罢了,可惜也跟明朝的大多数皇子一样,没什么学识 。他确实勤政爱民,为天下苍生忧心 。
但是大概是从小不受人待见,养成了极度自卑的心理,外部表现为刚愎自用,妄自尊大 。
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基本上来说是个暴君 。
眼高手低,才智不足崇祯皇帝无疑是个志向远大的皇帝 。为了他的志向,他也励精图治,也杀伐决断 。也正因如此,他看不起朝中的每个大臣,觉得他们无用 。
所以他在遗书里也写了,他不是亡国之君,可大臣们却都是亡国之臣 。在位十七年换十七个内阁首辅,可见这个领导本身并不是个睿智有本事的人 。
他不停地淘汰人才,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无人可用 。君臣关系紧张,几乎已经到了道路以目的程度 。这在嘉靖朝也是不曾发生的情况 。
《明史》说他:“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 。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 。”所以虽然他非常努力地想要填补帝国的伤口,但是也于事无补 。
用错了方法,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对于他,史学界也一直以同情为主,而对他的为政举措却并没有太多认可 。
他有责任感也有雄心,只是囿于自己本身的资质问题,所以才难有起色 。
所谓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很大程度上也是前代不修造成的 。毕竟神宗、光宗、熹宗确实在国事上有很大的问题 。
想一个人力挽狂澜,又没有过人的才智,也只能是眼高手低,毫无建树 。崇祯的十七年,拆东墙补西墙,双拳难敌四手,疲于奔命 。
最终却连年灾荒,战乱四起,朝不保夕 。加上崇祯帝求治心切,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明朝的这座破房子,终究还是塌了 。
李自成起事,清军入关,一切大势已去 。悲剧的崇祯皇帝,只能匆匆上了万寿山 。那里能看见恢弘的紫禁城 。
【朱由检是个昏君吗 朱由检是个好皇帝吗】最后一次,看看他的家国,然后狠心赴死 。为君死社稷,这本是一个君王应有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