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辽道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辽道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1055年八月初四,兴宗皇帝驾崩,传位长子耶律洪基 。(辽道宗)先帝灵前,耶律洪基同志悲痛不能自已,表示虽然父亲选了我当了皇帝,但我此刻实在悲伤,根本没有心情即位,你们还是另选贤能吧 。

历史上辽道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辽道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文章插图
重熙二十四年,公元1055年 。
按中国独有的干支纪年法,是乙未年 。
这一年,北宋政府开始有规模的开发荒芜已久的河东一带耕地 。
而这些耕地之所以被荒废,是因为朝廷当年为了防止辽人来边境掠夺粮食田亩,索性搞了个玉石俱焚,我也不种了,我把农民全都撤回来,就算是睁眼看田荒,我也不让你们抢去 。
当时施行这种坚壁清野的政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宋辽交恶,在边境地区战乱频繁,边区农民辛苦一年,刚刚麦收,辽人掐着点来,粮食没等收归朝廷,就都被辽人掳去 。
驻防的北宋将士们想追,却跑不过大辽的铁骑,真要追上了,长枪短棒的步兵,也未必能在辽朝骑兵的身上赚到什么便宜,朝廷气不过,于是决定,我也不种了,你也别抢了,谁也别想过上好日子 。
宋辽有持续交恶的日子,当然也有握手言和的蜜月期 。
(檀渊之盟)
自从公元1005年,宋辽两军在檀州城下罢兵休战,还签了一堆和平共处,互利互惠,积极开展双边友好贸易的条约之后,宋辽边境就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
侵略也不搞了,仗也不打了,抢东西的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安定繁荣的景象 。
于是,朝廷在这一年,又开始鼓励农民朋友们向边境迁徙,开垦曾经被放弃的荒地 。
此举一经施行,北宋朝廷的田地亩数将近增加了三分之一,粮食生产更是再创历史新高 。
而主要负责此项政策实施的人,正是北宋名臣,欧阳修 。
也就是在这一年,大辽王朝的第七位皇帝,辽兴宗耶律宗真驾崩了 。
(耶律宗真 画像)
和前朝的两代帝王相比,论开拓进取,他不如景宗耶律贤,论全面发展,他不如圣宗耶律隆绪,但总体来说,这位皇帝还算是一位可圈可点的同志 。
大辽王朝在他的手里没能勇攀高峰,再创辉煌,可皇帝兢兢业业,日复一日的勤勉,也没让辽王朝有丝毫倒退和衰败的迹象 。
现在,这位皇帝的时代即将过去,他的人生也已然谢幕 。
1055年八月初四,兴宗皇帝驾崩,传位长子耶律洪基 。(辽道宗)
先帝灵前,耶律洪基同志悲痛不能自已,表示虽然父亲选了我当了皇帝,但我此刻实在悲伤,根本没有心情即位,你们还是另选贤能吧 。
大臣们一听着急了,皇帝这玩意儿还能说换就换?先帝新死,国家百废待兴,大辽帝国全指着你呢,你就别墨迹了,赶紧即位登基,开始工作吧 。
没想到耶律洪基听大臣们这么一说,反而更来劲了,一把鼻涕一把泪,表示这话咋说的,我是贪慕皇位的人吗?
我就是单纯伤心,我爹都没了,我当然要以孝道为先,我最起码要先守孝三年,之后再考虑别的,皇帝大位,我是一点兴趣也没有 。
结果这帮大臣们不依不饶,齐齐跪倒,框框磕头,哭的比耶律洪基还起劲,那意思似乎就是在说,说什么今天你也得登基,你不登基,我们就跟你玩命儿 。
于是皇帝痛定思痛,只好勉为其难地表示,你们别激动啊,我登基还不行吗?
至此,一套井然有序的登基戏码就算表演完毕了 。
这种表演在历朝历代都经常发生,皇帝和大臣们事先虽然并没有对过台词或者串通过,但一切的发生似乎就像已经演过很多遍一样 。
不管怎么说,辽道宗同志还是十分顺利的登基了 。
(耶律洪基 画像)
新皇登基,旧的辅政大臣肯定不能再用,于是先帝留下的臣僚们是辞退的辞退,开除的开除,朝堂之上来了一次大洗牌 。
所谓冬天花败,春天花开,有人离去,就有人归来 。
皇帝搞完人事大调整,立刻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人事班底,皇帝挑来挑去,最后挑了自己的叔父,耶律重元,作为自己的头号心腹 。
皇帝认为,用贤不如用亲,相比那些寒门出身的汉官们,流淌着自己家族血脉的亲族似乎更为值得信任 。
但很可惜,耶律重元同志辜负了这位信任 。
这位老同志并不安心在皇帝的手底下当个辅国重臣,他有更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
我们来想一下,耶律重元身为皇室,身份尊崇,现在又被皇帝委以军国重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耶律重元已然是位极人臣 。
作为大臣,他已经达到了他人生中的顶点,如果想要再前进,那就只剩下一个方向:
把皇帝拉下马,自己当皇帝 。
而耶律重元同志正是这么想的 。
封建帝制时代,搞叛乱是一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 。
通常,叛乱分为两种,一种武搞,一种文搞 。
武搞很简单,任何一个人,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寒门士大夫,抑或是普通百姓,只要手握兵权,能指挥军队,都可以一言不合和当朝皇帝打起来 。
五代十国时,戍边将领们尤爱篡权,他们的方式就基本上都是武搞 。
要么城破人亡,改天换日,要么兵败成仁,直接领便当 。
耶律重元身份显赫,但一没兵符,二没卫队,武搞基本上是没戏了,他只能选择文搞 。
而文搞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联合大臣,笼络亲信,通过政治博弈的方式逼迫皇帝退位 。
(耶律重元 形象)
这一种对耶律重元来说可行吗?
不太行,因为搞叛乱,跟皇帝对着干风险很大,如果不能成功,便要成仁,朝堂上不满皇帝的大臣有很多,但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耶律重元搞叛乱的,却没有几个人 。
所以耶律重元只有选择文搞的第二种方式:阴谋诡计 。
阴谋诡计是个很笼统的词,但是可以引申为趁你病,要你命,背后给你一闷棍,鬼刀一开看不见,回首掏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又五花八门的方式 。
这种方式不仅极其隐秘,不容易被人发现,而且成本极低,还很容易成功,于是耶律重元同志果断了选择了后者 。
公元1063年,七月 。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 。
朝廷里传出消息,耶律重元熬夜加班帮皇帝处理工作,结果消暑难解,病倒了 。
大臣病倒,按理说不是什么大事儿 。
有得治就治,没得治就领便当呗 。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大臣们还是一箩筐的 。
但问题是,耶律重元并非普通的大臣,他是皇帝的叔父 。
皇帝是一朝天子,万民之主,更是天下的表率,现在皇帝的叔父落病,出于帝王的道德,更出于血脉人伦,皇帝理当前去看望 。
如果皇帝不去,百姓们就会议论,天子失德,长辈病了也不闻不问 。
如果皇帝去了,则正中耶律重元下怀 。
因为耶律重元压根就是装病,他的目的就是引诱皇帝出宫来探望自己 。
(宫殿)
大辽皇宫,警卫森严,百步之内,无人能近皇帝其身,想要在宫里和皇帝玩个阴谋诡计,实在太难,兵器还没等掏出来,就得被侍卫叉出去 。
但要是能把皇帝诱离皇宫,来到自己的地盘,一切就容易了 。
历史上“埋伏三百刀斧手于营帐后,以摔杯为号”的案例屡见不鲜,只要皇帝肯来,耶律重元定叫他有来无回 。
到时候拿下皇帝,自己登基,或者另立新君,岂不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儿?
这套计谋虽然不能说是天衣无缝,但也十分凶险,皇帝如果上当,后果实难想象 。
那道宗皇帝上当了吗?
还真差点上当 。
从他能任用居心叵测的耶律重元当头号大臣这件事,我们就可以发现,耶律洪基并非是一个善于观人,察人的皇帝 。
他天真地以为这些契丹贵族,叔父伯父们,身上流淌着和自己一样的血脉,他们情同情,心连心,一定不会背叛自己 。
但很可惜,皇帝没有认清一点,在权力面前,任何看似坚固的,值得信任的情感都会荡然无存 。
大辽王朝亲族相残的事情还少吗?
(大辽王朝)
辽世宗耶律阮曾经和皇太后述律平兵戎相见,辽兴宗耶律宗真更是差点被自己的亲生母亲置于废为庶人的险地 。
皇帝太天真了,他不能理解,这个看起苍茫浩荡,一缕斜阳洒下,平和安宁的草原上,其实洒满了权力争斗的血与泪 。
若问世间何锋利?最是无情帝王家 。
帝王虽然无情,但帝王身边一个叫耶律良的侍从却是个有情人 。
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你没做”,耶律重元这边精心布局,那边全盘计划就已经被泄露了出去,恰好就被这个侍从耶律良知道了 。
耶律良心说你小子行啊,以前在朝堂上天天耀武扬威,现在落我手里了吧?
小良子二话没说,一股脑儿就把耶律重元要发动叛乱的事情告诉了皇帝 。
道宗皇帝气坏了 。
本来以为是叔侄相聚重温亲情,谁知道对方根本没拿自己当亲戚,不仅不想叙旧,还给自己摆了个鸿门宴 。
由此,计划暴露,耶律重元混了个创业未半,中道崩阻的结局,皇帝派兵平叛,直接把耶律重元的家就给抄了 。
眨眼之间平定叛乱,对皇帝本人来说,其实可以算做是大功一件 。
但如果仔细想一想,皇帝能平叛,绝大部分原因是运气成分 。
一来是耶律重元同志保密工作做得不是很好,二来是侍从耶律良比较忠心 。
这位皇帝在位46年,用错的人,看错的人,不止耶律重元一个 。
皇帝堪称“人才绝缘机”,一个忠臣良将也没选中过 。
如果挑选乱臣贼子可以中奖的话,那么皇帝早就可以当亿万富翁了 。
频繁地重用奸佞臣子,导致叛乱频繁,皇帝身在皇宫,每天听到的最多的消息,就是大臣又起兵了,贵族们又叛乱了 。
内政乱而不修,皇帝又没有开拓进取,像本朝历代先祖们向外发展的劲头儿,这就导致了大辽王朝在这46年里,一直在乘坐一部缓慢下降的电梯 。
(契丹人)
当年,太祖耶律阿保机横空出世,一统契丹八部,一箭定上京,成就旷世传奇 。
太宗耶律德光继承父辈铁血性格,一生都志在先辈们开疆拓土的夙愿 。
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璟,虽然都死于兵变谋杀,表现并不能算是尽如人意,但他们同样剑指北方,想要复兴大辽 。
而接下来的圣宗耶律隆绪则可以说是大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绝代英主,亲力亲为,将这个草原王朝推上了全盛时代 。
兴宗耶律宗真,虽然在军事发展上没有过多建树,但尤其擅长搞经济,大辽国库在他的时代里充盈无比,满满当当 。
而本篇文章的主人公,道宗皇帝耶律洪基,对比这些先帝们,除了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有点名气之外,实在无言可表 。
总体来说,他是一个平庸的皇帝 。
普通人可以平庸,因为平庸也许是幸福生活的本质 。
【历史上辽道宗是昏君还是明君 辽道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但身为帝王,平庸即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