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飞|90后博士左鹏飞:毕业就年薪201万,阿里腾讯抢着要,有何特殊?( 三 )


博士生的研究生活与本科生有极大的不同 , 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生活节奏上 , 更体现在学习方式中 。

在大学本科里 , 课堂教授知识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 书本信息、老师教授是提高自己最重要的渠道 。
但在博士研究生活中 ,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仅仅是“教”与“学” , 而是自主寻找研究方向和内容 , 老师给予点拨和启发 。
由于左鹏飞没有经历过研究生学习阶段 , 因此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 弥补自己所欠缺的基础知识和实验经验 。
为了让自己的研究和学习更加有效率 , 左鹏飞给自己设定了严格的时间规划 , 保证当天制定的学习任务全部完成 。
从8点起床开始 , 左鹏飞就会进入实验室当中 , 开始今天的学习计划 , 直到11点半再去食堂就餐 。

经过短暂的午休后 , 下午两点半左鹏飞又会回到实验室 , 直到晚上6点再去吃晚饭 。
吃完饭后 , 左鹏飞又会来到实验室进行自己的研究 , 直到今天的任务全部完成 。
在左鹏飞的时间计划表中 , 没有多余的外出和娱乐时间 , 除了必要的休息 , 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实验和研究学习上 。
这份近乎苛刻的自律 , 也为左鹏飞带来了应有的回报 , 博一结束后 , 他的知识储备和实验能力 , 已经不再是他研究的短板 。
面对进步如此神速的学生 , 华宇教授也不由得感叹后生可畏 , 与此同时 , 老师也对他有了更高的期待 。

但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 , 在向前奋进的道路上 , 挫折与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 , 博二到博三这两年时间 , 就是对左鹏飞的人生考验 。
在博士生就读期间 , 学生发表的学术成果是衡量一个人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 , 也是其顺利毕业的重要条件 。
进入博士二年级后 , 左鹏飞的同门师兄弟已经开始逐步产生研究成果 , 在国内、国际期刊中发表论文 。
但左鹏飞在此时却遇到了研究上的瓶颈 , 一直以来 , 他所研究的方向聚焦在计算机非易失性内存领域 。
简单来讲 , 我们平常使用的电脑、手机等设备 , 在断电后会存在数据丢失问题 , 而非易失性内存则能改变这种情况 。

但由于目前非易失性内存使用的存储介质还比较新颖 , 相关技术还不完善 , 无法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
左鹏飞研究的内容正是针对这一领域的相关技术 , 他的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 但随之而来的难度也非常大 。
从博士一年级到博士二年级的一年里 , 左鹏飞撰写了相关领域的一篇研究论文 , 但却始终没能被任何期刊收录 。
换做其他同学 , 很可能选择更改研究方向 , 或者重新寻找研究内容 , 但左鹏飞却并没有选择放弃 。
就像他后来接受采访时所说 , “既然选择了科研道路 , 我就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 在这个研究领域留下自己的姓名 。 ”

为了继续打磨自己的研究 , 从博士二年级到博士三年级的时间中 , 左鹏飞全身心投入到了这篇论文的数据更正、内容修改当中 。
即便身边的同窗好友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 他也没有因此而动摇自己的研究信念 , 而这最终也为他带来了丰硕的回报 。
经过这一年时间的沉淀、打磨 , 左鹏飞的研究成果终于取得了质的进步 , 并且得到了学术期刊的收录 。
大鹏一日同风起 , 扶摇直上九万里古话常说 , 万事开头难 , 无论是生活遇到困难 , 还是学术研究中遭遇瓶颈 , 最难的往往是最初始的阶段 。

一旦成功迈过了那道艰难的门槛 , 之后的路就会从崎岖小径变为宽阔的阳光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