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毒病的综合治理对策 玉米病毒病的防治


【玉米病毒病的综合治理对策 玉米病毒病的防治】(1)苞米病毒病的特点是第一位的 , 病毒病的发生来势猛烈 , 升高速度快 , 病发面积大 , 危害严重 。在一些地区 , 前一年只产生零星病害 , 第二年大趋势 。每667平方米(1亩)病株率从10%以上到80%、90%不等 , 有的土地甚至毁种 。今年河北省和山东省共有2.67万公顷(40多万亩)苞米发生破坏 , 给生产带来极大损害 。其次 , 春玉米广泛优于夏玉米 。播期对病毒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 早播春玉米粗缩病严重 , 而短花叶病则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加重 。由于作物、耕作制度和茬口不同 , 不同地块的病情也不同 。一般来说 , 亲本田胜于制种地 , 制种地胜于田地;间作套种田胜于平播田 , 贴茬田胜于灭茬田;前茬是菜田或棉田 。周边环境对病毒性疾病的发生也非常有害 , 相邻田间、菜园、果园、路边、渠道及其低洼地区的玉米发病率显著较高 。粗放管理、杂草丛生、土壤肥力低、出芽弱的地块苞米也容易生病 。
(2)芽米病毒病爆发的重要原因1 。抗病性差 , 种子带毒率提高 。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很多当家品种基本上都不抗病毒病 , 如沈单7、掖丹系列、农大60、西玉3、丹玉13等 。它们的种植面积占苞米种植面积的一半 。因为他们亲本也高感病毒病 , 所以自交田和种地病的发病率比田地更严重 。此外 , 种子带毒率的提高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 因为种子带毒率明显高于80年代初的0.1% 。根据甘肃省1996年对121种材料的调查 , 29种材料发现种子带毒 , 占总份数的24% , 其中种子带毒率最高达6.52% 。2.一些种植技术和耕作制度有利于媒介昆虫的传毒和产生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个体经营的快速推进 , 要实现高产稳产 , 每一分钟都要争夺玉米种植 , 成为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 , 广泛提高复种指数 , 间作、套种、贴茬迅速扩大玉米种植面积 。由于田间作物和食品网对接 , 传毒昆虫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 玉米一出芽就受到伤害 , 病情严重 。二是温室蔬菜等一些周年性生产地块的增加 , 增强了传毒昆虫的冬季空间 , 有利于其冬季和繁殖 。与此同时 , 种植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地 , 为芽虫和灰飞虱带来了丰富的食物 , 增加了它们的居住空间 。第三 , 许多地区施肥不合理 , 忽视有机肥 , 导致土壤中锌等微量元素严重缺乏 , 这也是玉米容易生病的原因之一 。3.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 。近年来 , 持续温暖的冬季对传毒昆虫的冬季非常有益 。玉米生长早期的春旱促进了传毒昆虫的繁殖 , 但对玉米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 导致幼苗较弱 , 容易生病 。夏季多雨降温 , 苞米受涝延长了作物感病的关键时期 , 进一步加重了病毒病的发生 。
(3)环境整治对策1 。减少感染类型 , 改善种子处理 。做好三个方面的关键工作 , 一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 一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