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生平事迹概括 林徽因的一生简介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1919年5月,他把巴黎和会德国在山东一切权益直接由日本继承的消息公开,发表了《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

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生平事迹概括 林徽因的一生简介

文章插图
一说民国女子,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大概就是林徽因了 。她不仅是一位传奇女子,而且是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 。
西湖边林徽因纪念碑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 。但她的祖籍是福建闽县(今福州),所以人们说她是福建人 。
她原本叫林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但当时有个男作家叫林微音,人们常常把他和林徽因弄混,于是她改名为林徽因 。
闽县林家是官宦世家,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曾在多地做官 。林家人也积极参加革命,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有三个出自林家:林觉民、林尹民、林文 。他们都是林徽因的堂叔,其中,起义前留下《与妻书》的林觉民最为著名 。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 。1919年5月,他把巴黎和会德国在山东一切权益直接由日本继承的消息公开,发表了《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
林徽因出生后,和祖父母居住在杭州,8岁移居上海,在虹口爱国小学上学 。1916年,林长民举家迁到北京,林徽因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
林徽因青年时期的照片
1920年4月,林徽因和父亲一起去欧洲游历,这次游历,对她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他们在伦敦居住的时候,房东是一位女建筑师,在她的影响下,林徽因立下了做一个女建筑学家的志向 。
也是在此期间,林徽因形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并认同了这种生活方式,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做事风格 。更重要的是,在喝下午茶的时候,她认识了青年诗人徐志摩 。
他们互相产生了好感,常常一起看夕阳,看流水 。在河边月下,他们畅谈文学,畅谈诗歌 。在徐志摩的影响下,林徽因对新诗,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但这段浪漫的爱情注定是没有结果的 。徐志摩是有妻子的,而且林徽因也有婚约 。林长民和梁启超的关系非常好,两人早就约定要结成儿女亲家 。
1923年,徐志摩和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也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参加演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在剧中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 。凭借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林徽因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注意 。
1924年的4、5月之间,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来中国访问,林徽因和徐志摩一路陪同,和许多社会名流一起款待这位印度诗人 。
徐志摩
同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去美国学习建筑学 。当时的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只能进入美术学院,但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 。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她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
半年后,也就是1928年的春天,她和梁思成在美国成婚 。同年8月,夫妻二人回国,一同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
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夫妻俩回到了北平 。在总布胡同的家里,林徽因的“太太的茶会”,成了北平文化界的一桩盛事 。梁家的下午茶会,吸引了诸多名流:朱光潜、金岳霖、徐志摩、周培源、胡适、沈从文、萧乾……可以算是群贤毕至了 。
但也是为此,林徽因招致了许多人的讨厌,比如冰心就曾写过一篇题为《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小说来影射嘲讽 。
此后几年,林徽因去了许多地方,实地勘察了我国的几十处古代建筑,单独或和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等许多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 。
也是在这段时间,林徽因开始了文学创作 。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 。随后,大量的作品接连和读者见面,大多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 。
林徽因
她的诗歌以探索和爱的哲理为主,诗句婉丽,清新自然,受到了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一致赞赏 。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诗人的文学气质,使得林徽因在30年代就享有了“一代才女”的美誉 。
她最有名的一首诗是1934年创作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民国才女林徽因的生平事迹概括 林徽因的一生简介】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林徽因是发起人之一 。
1937年,她在山西五台山发现了我国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建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但“七七”事变爆发了,她只能中断了野外调查工作,和家人辗转逃难到昆明 。
1940年,她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迁居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 。连年的颠沛奔波以及艰苦的生活,使她肺病复发 。在病中,她通读了二十四史中有关建筑的部分,搜集了许多资料,帮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初稿 。
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回到北平 。北平解放,她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从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她和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 。
1950年,她被任命为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她以大无畏的科学精神,反对拆毁城墙、城楼以及其他重要古建筑物的错误主张,力主保存北京的古城面貌 。
1951年,她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了为碑座设计纹饰和花圈浮雕图案的工作 。此后,她也参加了中南海怀仁堂的内部装修设计 。
在解放后的这几年里,林徽因以前所未有的旺盛精力,积极地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但她的身体一直不好,病魔始终纠缠着她 。
卧病在床的林徽因
1955年4月1日,又是一个人间四月天,这个最爱四月天的才女永远闭上了眼睛 。
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下方有一块刻着花圈的汉白玉,这原本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雕饰试刻的一个样品 。梁思成亲自为妻子设计了墓碑,上面只写了七个字:建筑师林徽因墓 。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曾经这样形容她:“林徽因就像一团带电的云,裹挟着空气中的电流,放射着耀眼的火花 。”
是的,她逝去已经许多年了,但她放射出的“耀眼的火花”并没有熄灭,她的故事,她的诗歌,依然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着 。
这位传奇才女,正如挚友金岳霖为她所写的挽联那样:“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