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 为什么老百姓恨袁崇焕


袁崇焕 为什么老百姓恨袁崇焕

文章插图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的八月,盛夏时分,烈日炎炎 。北京西市刑场上,有一位明朝军事家正被处以碟刑,这是一种比凌迟残酷百倍的酷刑,要求刽子手割够上千刀才能让犯人死去 。
崇祯皇帝盛怒之下,选择了京师最有经验的刽子手亲自对这位将领施刑,并要求他一定要割够这个数字 。刽子手左右为难,他深知一般犯人最多割到过百刀就会毙命,而在他的经验下,最多也就割过3357刀 。
于是,崇祯皇帝就立刻要求刽子手割够3357刀处死这位将领,少一刀都不算行刑成功 。这位触怒崇祯皇帝龙威的,就是明代著名军事家袁崇焕 。
根据史料记载,袁崇焕死得极为惨烈 。在朝廷散布的舆论影响下,京师百姓对袁崇焕通敌叛国的事实深信不疑,纷纷"争噉其肉",甚至有百姓花钱买其肉食之,吃一句骂一句 。
(崇祯剧照)
而据当前掌握的史料和学术界的研究,袁崇焕曾经为保家卫国付出了无数心血,且通敌叛国的事实也并非存在,面对历史考证与他的下场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不禁让人思考,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呢?
富有胆略,身居南国不忘辽东战事袁崇焕年少之时便充满一腔热血,颇具敢为天下先的士大夫气质 。但他的入仕之路并不平坦,自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参加乡试成为举人后,就屡屡在科举场上失利 。直到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才考中进士,此时的他被派往福建邵武做了知县 。
崇焕虽暂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小小县令,但他总是十分关心明朝在东北的边防军务 。每日,除了处理县中的常规事务外,他总是从军士中寻找熟知东北后金事务的老兵进行攀谈 。
久而久之,袁崇焕对辽东战事的形势了然于胸 。此时他的心中,那颗在战争前线保家卫国的种子已经慢慢发芽,准备好为拯救国家付出自己的满腔热血 。
(《袁崇焕》剧照)
终于,那是在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正月,京师吏部注意到了袁崇焕,并且在时任监察御史侯恂的推荐之下,破格进入兵部,做了掌管国家疆土的主事 。
此时袁崇焕可谓是如鱼得水,终于找到了可以发挥自我军事才华的平台和机会 。而之后的他,确实也证明了自己富有胆略 。
入职兵部不久,面对来势汹汹的后金八旗兵,他凭借着对后金的了解,成功守卫了明朝战略重镇广宁 。他在此次战役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和胆略,也引得众多官员称赞 。
此时在军事方面初出茅庐的袁崇焕,可谓是春风得意 。不久以后,他被破格成为佥事,负责管理山海关外的军队 。
袁崇焕赴任山海关后,治军方面总是身体力行,勤于职守,深得将士信任,不久便在军中树立了威望 。之后,他屡立军功,不久后升为兵备副使,再升山东右参政 。
直到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袁崇焕据守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时,修缮城防,扩充战备,收复了失地二百余里,此时的袁崇焕,开启了他独当一面的军事生涯 。
(《袁崇焕》剧照)
四十五岁进入京师任官,颇受崇祯器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封建时代中,对于富有才干的臣子,能遇到一位赏识自己,赋予重任的明君,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而四十五岁的袁崇焕与崇祯皇帝,就有过这样一段短暂的蜜月期 。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继承皇位,此时的大明王朝,被崇祯皇帝的先辈们折腾的风雨飘摇,内忧外患 。他深知穷则变变则久的道理,也明白再不改革朝政,明王朝危矣 。
崇祯皇帝虽是末世之君,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勤于政事,希望有所作为的皇帝 。崇祯皇帝执政不久后,怀着扭转危局的决心,率先用计铲除了魏忠贤、客氏,在顶层改革上为明王朝的重新振兴奠定了基础 。
而后,崇祯皇帝接受廷臣推荐,召回了袁崇焕,而这也是袁崇焕与崇祯皇帝蜜月期的开始 。刚开始,崇祯皇帝先擢升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同年七月,四十五岁的袁崇焕奉命来到北京 。
(魏忠贤剧照)
那次召见,对于君臣二人均是人生中极为闪亮的时刻 。血气方刚的袁崇焕充满着建功立业的自信,崇祯皇帝渴望明朝中兴的心情又十分急迫 。当崇祯皇帝询问袁崇焕如何收复辽东失地时,袁崇焕的自负以及对时局判断的过于简单,竟然说预计五年时间,可以全部收复辽东 。
听得此话,崇祯皇帝喜出望外,立即承诺:"只要辽东能够收复,奖赏乃至封伯封侯,我决不吝惜 。若你努力从事,击退后金,解除其威胁,你的子孙也会受到恩惠及封赏" 。
召见后,当朝给事中许誉卿问袁崇焕五年收复辽东的具体计划是什么时,袁崇焕似乎才从情绪的迷雾中清醒过来,认识到按照当前的时局,的确很难实现 。而君臣二人此次的对话,也确实埋下了终将引爆的炸弹 。
(袁崇焕剧照)
皇太极反间成功,袁崇焕蒙受"岳飞式"冤屈崇祯元年(公元1628)八月,袁崇焕抵达山海关,开始实施五年收复辽东的壮举 。此时的他,既怀抱着对崇祯皇帝一诺千金的责任,又面临着辽东明军内部士兵哗变,军心不稳的问题 。
下车伊始,他处理了宁远川湖兵士哗变,斩其首恶,杀了有叛国之迹,且飞扬拔扈的毛文龙 。与此同时,改革了兵制,使其更适宜于对抵御后金,辽东防线更加坚固 。
此时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十分信任 。只要涉及袁崇焕在辽东的举措,无论是事先奏请,还是事后补报,都得到他的"嘉奖",那帮远离一线的文武百官更是将收复辽东之希望,系于袁崇焕一人身上 。盲目的乐观与信任,笼罩着整个京师 。
(《袁崇焕》剧照)
当然,袁崇焕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他明白收复辽东和抗击防御后金是两件事,收复不仅要保全当前土地,更要主动出击,而目前的军事实力根本支撑不起他秣马厉兵,纵横捭阖 。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时,皇太极在与袁崇焕的交手中愈加聪明,他联合了蒙古科尔沁等部落,避开宁远、锦州,由蒙古境入侵,直抵长城,再分兵三路,从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南下 。
由于明朝北方防线塞垣颓落,部伍废弛,毫无抵御能力,一遇后金兵士,便四散溃逃,如入无人之境,攻城掠县,大肆抢劫 。这就是史上的"己已之变" 。
崇祯皇帝和京师百官面对此种局面,十分惊恐 。一面宣布京师戒严,一面敕令各镇兵马赴京勤王 。袁崇焕在未得诏令之前,即率领祖大寿、何可刚等将士驰赴京师救援,于十一月十日抵达蓟州 。
(崇祯剧照)
此时的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袁崇焕亦十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 。这场京师保卫战中,袁崇焕的列阵布兵让皇太极的兵马死伤甚众,再加上之后金兵马是长途跋涉作战,速攻不下的话,战争局势便有利于明朝 。
此时的皇太极挖空心思,最终利用俘虏的明朝太监杨春、王德成,故作耳语让二人听见后金与袁崇焕有密约,并故意放走二人 。
皇太极的离间计在君臣反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崇祯皇帝还是对袁崇焕动了疑心 。加上阉党作祟,勾结温体仁对袁崇焕肆意陷害,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朱由检下达圣谕说:
(古代碟刑)
"袁崇焕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 。既用束虏,阳导入犯 。复散援师,明拟长驱,及戎马在郊,顿兵观望,暗藏夷使,坚请入城,意欲何为!致庙社震惊,生灵涂炭,神人共忿" 。
君臣二人的蜜月期正式结束 。最终,一心为君的袁崇焕落得个"岳飞式"的下场 。
【袁崇焕 为什么老百姓恨袁崇焕】袁崇焕的死,让无数后人慨叹,这桩冤案也直到清初才得已昭雪 。而那些争吃其肉的京师老百姓,也是在当朝皇帝的舆论引导下,误将一代忠臣当作卖国贼而待之 。英雄已逝,愿历史可以善待那些被冤枉的忠臣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