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22年年初的寒假 , 没钱了 , 他们就自己“上阵” , 几名天文协会骨干成员一人讲一节课 。 县教育局负责组织 , 来自全县20多所中小学的32名教师坐进会议室 , 埋头记笔记 。
支教队员希望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课时间 , 这也意味着:密集的知识点像炮弹一样 , 一个接一个地砸向没有太多基础的听众 。
培训期间 , 队员们做过调研 , 填写问卷的教师中 , 40%的人没有任何天文相关经验 , 大家的学科也五花八门 。
培训后的调研结果让人有点沮丧:这些精心准备的课程 , 只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表示听懂了60%以上 , 只有两位教师表示听懂了八成以上 。
第一天晚上交流时 , 就有不少教师反映说知识点太多 , 跟不上 。 之后所有课程的主讲人都调整了内容 , 但没想到对于听众来说知识点还是太多了 。
后来 , 支教团队请来有10多年天文科普经验的中小学教师 , 讲了3节示范课 。 听了这几节课 , 队员们才恍然大悟:示范课上 , 老师讲的知识点并不多 , 但是非常有趣 , 听众都很感兴趣 。
在其后的总结中 , 队员们反思:我们希望的是教基础、完善、准确的知识 , 以授人以渔的思维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科普活动 , 而老师们所期望的知识是偏实践的 , 在实际教学场合中可以用到的天文科普知识 。
看来 , 要真正为贵州的师生做好天文科普 , 只有专业知识还不够 。
前路
团队里的授课成员一直有变动 , 这更像是一场接力 。
今年年初 , 李文雄偶然结识了沈卓玥和他的伙伴 。 这群十八九岁的男生虽然年龄不大 , 但都是“老天文爱好者” 。 沈卓玥和伙伴们在一款建造类游戏里“复原”了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 , 在FAST诞生之前 , 阿雷西博望远镜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 2020年年底 , 它因年久失修倒塌 。 沈卓玥们“重建”阿雷西博望远镜的视频在B站火了一把 , 也让李文雄瞄准了这群天文界的后起之秀 。
一听说为“天眼”家乡的孩子们授课 , 沈卓玥很高兴:“可能是因为自己热爱天文 , 所以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 。 ”
接过接力棒 , 沈卓玥感觉有点紧张 。 他五六岁就开始对天文产生兴趣 , 做过很多次天文科普活动 。 但这次不一样 , 平塘县所有初中都会接入课程 , 他可从没给这么多人上过课 。
如今 , 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或希望参与这个项目 , 他们遍布全国各地 , 还有的身处国外 。 FAST和天文科普 , 将他们与贵州平塘这座小城联系在一起 。
对于清华学子来说 , 到“天眼”家乡做天文支教另有一层特殊含义:“天眼之父”南仁东是清华大学1963级校友 。 这名资深天文学家力主建造大射电望远镜 , 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坚持到2016年“天眼”落成 , 次年9月 , 南仁东病逝 。 为FAST家乡做点什么 , 也算是继承这位师兄的遗志 。
但对于这支天文科普团队来说 , 不确定性还有很多 。 清华大学天文协会曾经两度因“后继无人”而停办 。 杨伟楠觉得 , 天文科普能持续下去 , 是因为这一拨儿同学恰好都有很高的热情 , 而且愿意投入精力 。 横亘在科普路上的另一个困难是资金:科学实验包、路费、食宿 , 都让他们的热情面临阻碍 。
对于平塘县的普通教师来说 , 开展天文科普也不是坦途 。 通州中学物理教师陈礼碧是平塘县第一批开展天文科普活动的教师 , 他说 , 自己平时要上两个班的物理课 , 时间本来就有限 , 今年这两个班级都要中考 , 他能花在天文社团的时间就更少了 。
不管前路如何 , 他们都已经启程 。 曾有FAST的驻站科学家向陈礼碧表达过真诚的愿望:贵州未来能培养出本土的天文学家 , 服务FAST 。
- 刷卡|乘公交核验健康码或将由“机器”取代“人工”?
- 导弹人生|中国航天依旧“繁忙”
- 蓝宝石|外媒:禁中国光刻机是“糊涂行为”,10年后会后悔
- 航天员|从8个“首次”解码“神十三”
- 欧美企业懵了?俄罗斯批准“平行进口”货物清单,该来的还是来了
- 疫情下“造芯”不能停!8.9吨光刻胶急运上海,落地5小时即交付投产
- OPPO|买手机送电视又来了?绿厂“对K套装”强势回归,网友:坐等开售
- 台积电|无法阻止的“赔本买卖”?台积电创始人批在美建厂计划徒劳无功
- 喆|中国今年航天计划发射次数“60+”
- 网民|给弹窗广告戴个“紧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