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为何能运转千年而不倒 都江堰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都江堰建造于战国时期,但是直到现在它仍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疏浚河流 。是什么方法支撑它一直屹立在巴蜀河流之上两千年不变呢?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都江堰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处 。

都江堰为何能运转千年而不倒 都江堰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文章插图
水,柔能泽披万物,刚则涤荡人间 。我国水资源发达,长江、黄河都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是过于发达的水资源也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烦恼,洪水事件频频发生 。
上古时期的一场大洪水,不仅使生灵涂炭,天地倒悬,还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让我们从部落时代快进到家天下时代 。
洪水,贯穿在我国的历史中,历朝历代都不可避免,可以说我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 。
长久以来,治水的方法不外乎是“堵”与“疏”二字,即是筑堤坝或疏浚河道 。
但是在巴蜀之地,却出现了一个集疏浚、灌溉、防洪于一体的治水奇迹——都江堰 。
都江堰建造于战国时期,但是直到现在它仍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疏浚河流 。是什么方法支撑它一直屹立在巴蜀河流之上两千年不变呢?
千年奇迹都江堰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都江堰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处,始建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完成于公元前248年 。
【都江堰为何能运转千年而不倒 都江堰是哪个朝代修建的】都江堰,从战国时代一直屹立至今,哺育着无数的巴蜀儿女,2000年的风霜不仅没让它腐朽风化,反而凝练出灿烂的光辉 。
它的修建早于坎儿井、大运河,晚于汉谟拉比渠、古埃及人的异教徒坝,但是留存至今并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设施,只有都江堰一个 。
都江堰工程耗时8年,建成之后集防洪、灌溉、水运等功能于一身,是一个综合性水利工程 。
都江堰修建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即战国争雄 。战国时期,王室式微,群雄并起,中原之地战火连年,无数生民流离失所,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极度渴求和平统一 。
东方各国腐朽不堪,唯有西陲的秦国经商鞅变法后,将星如雨,谋士如云,国家蒸蒸日上,东出之心,人人皆知 。
秦国依靠强大的武力,多次打败六国联军,但是他们还有一个老对手,楚国 。
楚国幅员辽阔,堪称诸国之最,国力强盛不属于秦 。
为了消灭楚国,夺取天下,秦相司马错说出:“得巴蜀者,得天下”之语,认为秦国攻取巴蜀之后,不仅离楚国的巫郡只有一江之隔,而且还可以作为秦国的粮仓 。
因此公元前316年,秦攻巴蜀,得其国 。
秦国夺取巴蜀之地后,本以为可以当做后备粮仓使用,但是却发现巴蜀之地,每到梅雨季节岷江就要发生大洪水 。
岷江位于长江上游,是其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岷江山脉之中,从成都平原西侧向南流去,形似新月,将成都平原包裹住 。
但是由于地势倾斜,导致岷江成为一条地上的悬河,从都江堰到成都平原这段河道高度差达273米 。
因此在梅雨季节,成都平原是一片汪洋,所过之处哀鸿遍野 。
干旱时节,又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致使百姓死伤无算 。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疫病,巴蜀之地可以说是祸患丛生 。
所以,要使巴蜀之地变成沃野千里、稻谷飘香的粮仓,为统一天下做好后勤,首要的就是治水 。
为了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秦王寻访贤达,将隐居在岷峨的奇人李冰任命为蜀郡太守 。
李冰上任之后,革除积弊,专心治水,历时八年,修建起一座集防洪、灌溉、水运于一身的水利设施 。
从此之后,巴蜀之地不再受水旱之灾,农业、水运发展一日千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都江堰自从建好之后,2000年间造福亿万生民,留存至今仍然屹立不倒,灌溉面积达千万亩,是世界水利工程史的奇迹,是我国的国之重器 。
那么,是什么支撑都江堰运转千年而不倒呢?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都江堰的原理是什么?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分水鱼嘴、宝瓶口、分沙堰 。
其整体规划是将岷江一分为二,其中一条河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避免了水势汹涌贻害百姓,同时还能变害为利,引水灌田,助力农业生产 。
其中最先修建的是宝瓶口工程,之所以要先修建它,是因为宝瓶口的位置正好位于玉垒山,如果不打通玉垒山,岷江就不能分流,成都平原仍旧得不到灌溉 。
因此开凿宝瓶口,就是打响治水的第一枪 。为了开凿宝瓶口,李冰及其子询问了许多善于治水的老农,在玉垒山中实地考察了地理环境,最后选在现在的位置凿开玉垒山 。
当时并没有火药,因此李冰只能用笨办法,以火烧石,烧开了长80公尺,宽20公尺,高40公尺的缺口 。
因其形似瓶口,因此名为“宝瓶口”,而留在江心的那块山体,就叫做“离堆” 。宝瓶口开凿好之后,就能够调节、控制进入内江的水量 。
第二步是分水鱼嘴,字面意思就是分开水流 。宝瓶口之上的玉垒山,山势东高西低,在枯水期时水流压根就不往东边流,因此平原在枯水期就得不到灌溉 。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修建了第二个工程,鱼嘴 。
鱼嘴的作用就是把岷江进一步一分为二,西面的原有的岷江河道叫做“外江”,东面的流经成都平原的那条河道叫做“内江” 。
内江就有点人工疏导渠的作用,每年到枯水期就要组织人手,清淤淘沙,挖的比外江深,因此枯水期的水流自然就流过来了 。
此外,因为内江比外江深,因此没有泥沙的清水率先流入内江,带有泥沙的水就进入外江,自动解决了内江泥沙淤积的问题 。
鱼嘴虽然解决了枯水期灌溉的问题,但是却出现了内江丰水期流量过大,淹没农田以及内江流沙淤积的隐患 。因此,都江堰还需要一个收尾工程,这就是飞沙堰 。
飞沙堰,飞沙就是让泥沙飞出去,堰则有拦水、灌溉之意,因此飞沙堰的作用就明确了,就是要使泥沙和多余的水流都飞出去 。
丰水期,内江江水猛涨,多余的水量在飞沙堰漫出去,回到原来的故道外江 。
同时因为漫出去的水流受重力和环境想象,出现离心作用,泥沙、碎石就被带到外江了 。
这就解决了内江里的泥沙淤积问题 。
都江堰工程,充分利用环境,因地制宜,变害为利,实现人水合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都江堰工程才能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
历经2000年,都江堰仍旧守护着人类
都江堰为何历经2000年仍旧屹立不倒?这一是因为自汉代就实行的“岁修”制度 。汉灵帝始作“都水椽”和“都水长”二官,维护鱼嘴工程 。
蜀汉时期,诸葛亮治蜀,又做“堰官”,并遣兵一千二百人守护都江堰 。此后,历代朝廷均有岁修制度,在枯水期时清淤淘沙,疏浚内江江道,保证河流通行顺畅 。
此外,就是都江堰的规划设计以及历朝历代的整修工作 。从来治蜀先治水,因此历朝历代都将都江堰的休整工作,视为“兴水农之政”,百姓安康之业 。
因此都江堰才能成为千年奇迹,造福一代又一代的巴蜀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