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储能吹来投资新风口,却难逃消费电子速生速死魔咒|焦点分析( 二 )


随着2016年共享充电宝概念横空出世 , 资本的热钱迅速烧出了共享充电宝市场的沸腾:怪兽充电、来电、小电等共享充电宝企业先后融资 。 消费电子的速生速死在这一赛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 2017年 , 共享充电宝行业创下了10天融3亿、40天融12亿的融资神话 。
便携储能吹来投资新风口,却难逃消费电子速生速死魔咒|焦点分析
文章图片
2017年充电宝企业融资表
但同样也在这一年 , 这一行业迅速迎来白热化竞争 。 在利润一压再压的价格战下 , 大量“陪跑”企业被卷出赛道 , 这意味着 , 共享充电宝快速爆发的风口也已经快速结束 。 行业洗牌已落下帷幕 , 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只剩了四家——“三电一兽” 。
几乎就在共享充电宝快速爆发的同一年 , 在海外市场 , 便携式储能产品却开始放量 。 并且 , 从销量分布情况来看 , 美国和日本市场占比超过75% 。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 , 2016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出货量仅为5.2万台 , 市场规模仅为0.6亿元 , 而2017年便携式储能市场增长率突破100% 。
便携储能吹来投资新风口,却难逃消费电子速生速死魔咒|焦点分析】不过 , 这一市场真正爆发 , 仍离不开新冠疫情的助推 。
“大号充电宝”的红利时代
从需求端来看 , 便携式储能的放量 , 首先来自于户外活动需求上升 。 一方面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 , 室内场所、影院、主题公园等娱乐设施纷纷关闭 , 促进了人们走向少数人聚集的户外活动;
另一方面是户外活动方式的转变 , 也拉动了对离网用电的需求 , 如精致露营等理念正在户外露营圈内逐渐普及、开展户外活动时所需携带的电子设备及电器产品愈加丰富等 。
同时 , 国内的户外活动需求 , 也在疫情之后开始快速释放 。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 , 从2011年初至2021年9月底 , 国内共注册了3.07万家露营地相关企业 , 其中76%为2020年之后成立 , 而2021年前三季度新增注册企业达1.52万家 , 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
便携储能吹来投资新风口,却难逃消费电子速生速死魔咒|焦点分析
文章图片
便携式储能市场
其次是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 , 人们对储蓄防灾物品的需求意识开始提升 , 这一点在日本市场尤为明显 。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数据 , 2019-2020年日本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记录数量 , 明显超过以往年度且呈持续增加趋势 , 为此2020年日本防灾协会已将便携储能产品列为防灾安全物资认证产品 。
需求端的爆发 , 离不开供给成熟 。 从储能市场的供给来看 , 主要在于锂电池技术的升级进步 , 以及大规模商业化运用下的成本持续降低 。
也就是说 , 储能电池能大规模生产 , 离不开锂电池技术突破带来的能量密度大幅提升 。 以特斯拉使用的动力电池为例 , 其2008年推出的第一辆电动汽车Roadste所使用电芯能量密度大约只有55Wh/kg , 而到了2020年推出的2021款Model3所使用电芯能量密度已超过300Wh/kg 。
此外 , 随着锂电池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和研发投入增加 , 锂电池组的平均单位成本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数据显示 , 锂电池组的平均单位成本已由2013年的684美元/kWh , 下降至2021年的132美元/kWh , 降幅高达80.70% 。 成本下降也进一步推动了便携式储能产品 , 开始替代此前小型燃油发电机、铅酸电池等供应 。
在层层原因助推下 , 便携式储能似乎带来了消费电子的下一个红利风口 。 根据东方证券测算 , 便携式储能市场在2025年预计将新增出货2470万台 , 2021-2025年均复合增速达50% , 市场空间达563亿元 , 年平均复合增速约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