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宇宙,我们用眼睛操控万物?( 二 )


巩膜-虹膜边缘法也是应用于眼动力学和注视点标定方面 , 这一方法的优势是水平精度较高 , 但缺点是垂直精度较低、干扰大、头部误差大 。
目前整体上最具优势的则是瞳孔-角膜反射向量法 , 也被称为普金野图像跟踪法 。 这种技术有精度高、非接触、干扰小、无创等优点 , 这一方法的核心原理是:视线方向由瞳孔中心相对于角膜反射的位置确定 。
在元宇宙,我们用眼睛操控万物?
文章图片
上/图1下/图2
如图1和图2中所示 , 眼睛通过角膜反射形成特定亮斑 , 可以由光源和实验者头部的相对位置来确定其位置 。 如果被试保持头部保持不动 , 当眼球转动时 , 角膜反射不会移动 , 只有瞳孔会移动 。 图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瞳孔中心与角膜反射变化之间的方位关系 。
凭借这一方法带来的高精度和关键数据 , 目前瞳孔-角膜反射向量法也被广泛用于现代的眼动追踪设备中 。
而AR/VR等元宇宙的入口产品 , 可以通过以上述方法为代表的眼动追踪技术 , 采集高精度的关键数据 , 如时间戳信息、视线落点、眼球位置和瞳孔直径等等 。
随后 , 再通过对上述关键数据的检测及系统分析 , 产品就可以知道眼睛在看什么 , 进而解析人的大脑想干什么 。
不过 , 尽管这一技术有发展成为新时代“读心术”的前置 , 但即便是目前的发展水平 , 企业想真正掌握它也非易事 。 企业不仅需要精通图像视觉 , 还需要对人体视觉神经和大脑控制等原理有深入研究 , 这样才能进一步挖掘这一技术的价值 , 推动实际应用 。
眼动追踪用在哪儿?
正如前文所说 , 眼动追踪技术通过对眼睛的状态的实时监测 , 可以获取眼睛的注视位点 , 进而推测出大脑的意图 。
目前 , 人们在日常活动中 , 离不开用嘴去交流 , 用手去操作 。 可以预见 , 当在眼动追踪技术的推动下 , 眼睛可以替代嘴巴和双手的功能时 , 许多相关联的行业势必将迎来一场变革 。
实际上 , 近几年眼动追踪技术在各行各业已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 。 无论在混合现实(MR) , 还是在医疗、汽车、零售、无障碍辅助等领域都有了实际应用的案例 。
在MR领域 , 眼动追踪技术正在解决MR头显产品被诟病多年的眩晕问题 。
此前 , 多家大厂的多代MR头显产品 , 在用户戴上后 , 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眩晕感 , 这是由于眼睛看到的视频画面 , 跟身体的感觉不匹配 , 大脑感到困惑 。 而大脑的困惑进一步传达到整个身体 , 让使用MR头显产品的用户产生眩晕效果 。
眩晕感严重降低了设备的体验感 , 让许多本打算购买MR产品的消费者心存疑虑 , 更在过去数年里妨碍了MR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
而眼动追踪技术可以获知人眼的真实注视点 , 从而得到虚拟物体上视点位置 , 与人眼日常工作的原理相似 。
因此 , 眼动追踪技术加持的AR/VR产品 , 相比此前头显 , 出现眩晕和低沉浸感的问题概率将大幅减小 。 今年3月 , 就有业内人士提前试玩了搭载眼动追踪技术的索尼PSVR2 , 并表示相比前代在眩晕和画面流畅方面有极大改进 , 甚至“玩完后世界都不同了” 。
带给人们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沉浸感和体验 , 正是元宇宙所描绘的美妙未来的源头 , 在眼动追踪技术的推动下 , MR产品也在为向往元宇宙的人们提供一个更优秀的入口 。
但在MR产品上的应用 , 还不只是眼动追踪技术的全部价值全部所在 。
在营销领域 , 通过眼动追踪测量视觉注意力的功能 , 营销主体可以更精确地对用户行为进行解读 。 因为眼动追踪技术可以客观监测人们的视觉注意力重点 。 这对于包装设计 , 产品布局和商品展示的优化都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