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十年,告别纯真年代( 二 )


微信对朋友圈的商业开发 , 一直是隐忍的 , 但微信的隐忍却挡不住微商的勇往直前 。 在朋友圈诞生后的第二年 , 一批具备敏锐商业嗅觉的商人就闻到了朋友圈的巨大商业价值 。 在他们的推动下 , 朋友圈里涌入了第一代微商 。

朋友圈里的内容不再只是吃喝玩乐 , 慢慢地充满了微商代购信息 。 晒单、炫富、喜提玛莎拉蒂 , 当上 CEO , 走向人生巅峰 , 成为微商们自我包装的基本操作 。 通过打造成功人设 , 微商吸引了无数的宝妈加入其中 , 成为微商大军中的一员 。
跟随微商共同而来的还有各路成功学大师 , 陈安之励志语录就像厕所里的苍蝇一般 , 挥之不去 , 心灵鸡汤大行其道 。
朋友圈的纯真生态突然之间就决了堤 , 微商和成功学大师宛如洪水猛兽一般 , 横冲直撞 。 朋友圈开始变味 。
2015 年 12 月 , 咪蒙一篇《致 low 逼》刷爆朋友圈 , 正式开启了朋友圈的新媒体时代 。 在《致 low 逼》取得成功的基础下 , 咪蒙又趁热打铁 , 顺势推出《致贱人》一文 , 再度刷爆朋友圈 。 凭借独特的情绪式表达 , 咪蒙收获粉丝上千万 , 自称为 \" 宇宙第一网红 \" 。

自此 , 朋友圈不再单单是个人生活分享的地方 , 更被赋予了强大的公众舆论地位 。 朋友圈日渐具备微博的舆论媒体属性 。 在新媒体的高光时代 , 朋友圈成为爆文传播最为高效的社交场景 。
朋友圈的私密属性、个人属性日渐被打破 , 公众情绪表达则如潮水喷涌 , 汹涌澎湃 。
朋友圈开始具备公众媒体放大效应 , 可这种舆情爆发力所冲淡的恰恰是朋友圈的纯真语境 , 同时被缩小的还有用户的个人私密空间 。

为保护朋友圈的私密性 , 微信在 2017 年上线 \" 朋友圈三天可见 \" 功能 。 这为用户重新开创了一片私密领域 。 该功能上线的当天 , 就有超过 2 亿人在朋友圈设置了 \" 三天可见 \" 。 由此可见 , 朋友圈的放大效应已经严重地干扰了用户的私密空间 。
然而 , 这种干扰不仅没有遏制 , 反而被腾讯集团所有意地推波助澜 。 如果说 , 微信是腾讯集团旗下最大的社交流量池 , 那么 , 朋友圈就是腾讯集团内部的一条公共引流渠 。
三、泛娱乐化 , 朋友圈告别纯真
短视频饥渴难当 , 朋友圈献身引流 。
在腾讯和字节跳动的短视频之争中 , 朋友圈充当了最核心的流量来源地 。 腾讯先后将微视、视频号引入朋友圈 , 以便于借助朋友
圈的高流量和高曝光 , 在短视频市场中分到一杯羹 。

其中 , 微视的挫败不但没有让腾讯放弃短视频 , 反而将宝更多地押注在了视频号的身上 。 由此 , 视频号直播间频繁地在朋友圈中刷屏 。 如视频号官方打造的 \" 五月天和周杰伦的同台跨年演唱会 \"、\" 崔健线上演唱会 \" 以及张国荣《热 · 情》演唱会高清修复版等 , 让视频号直播在朋友圈里刷屏 。
腾讯集团在有计划、有预谋地让朋友圈变得更加地泛娱乐化 。

可是 , 这种以短视频为基础的泛娱乐化仍然会不可避免地干扰到朋友圈的私密性 。 尤其是直播形态 , 具备一对多的强公众属性 , 在一对一的熟人社交环境中 , 几乎是背道而驰 。 视频号直播直接让朋友圈从少数人的杯酒小酌 , 变成了一群人的狂欢盛宴 。
在上述一系列的官方或非官方的商业化侵袭之下 , 朋友圈越来越像是一个公众娱乐广场 , 有人卖货 , 有人卖文、有人卖唱 , 而腾讯自己也在朋友圈里卖起了广告 。

当朋友圈里充斥着微商、刷屏文章、视频号直播以及广告时 , 朋友圈也就彻底地告别了自己的纯真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