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怎么读

蜀(拼音:shǔ)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有大眼睛的虫子,本义指蛾蝶类的幼虫,这个意思后来写作“蠋(zhú)” 。蜀又是古部族名,后作古国名 。
中国的四川一带,商周时为蜀国,秦时为蜀郡,三国时为蜀汉地,所以四川别称蜀 。
象形字 。甲骨文中的“蜀”字是一条有大眼睛(后证实是拟态的眼斑)、蠕动如蚕的肉虫子:上部是它眼睛突出的头,下部是其盘曲的身子 。这种虫子是指所有蛾、蝶类的幼虫,即野蚕 。也就是说,“蜀”字的本义就是这种“野蚕” 。
发展至周代,“蜀”字上部表示“蚕头”的部分完全变成了一只眼睛的样子,下部原本蜷曲的身子也被拉直了 。整个字形已很难表达出本义,于是人们又在其下加了一个代表虫子的“虫(huǐ)” 。
像虫身一笔的上端或有饰笔,或无饰笔 。另战国文字还有一特殊写法,如图6,上部还是“目”,下部是“虫(huǐ)”,省略了“蜀”原有的身体 。秦代小篆阶段的“蜀”字,脱胎于其金文字形:上面的眼睛变成了横置的“目”字,下面代表“虫”的部分也进一步线条化了 。历经汉代的隶变与楷化,“蜀”字逐渐笔画化,失去了象形的意味 。

蜀怎么读

文章插图
说文解字
【卷十三】【虫部】市玉切(shǔ)
葵中蚕也 。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 。《诗》曰:“蜎蜎者蜀 。”
说文解字注
葵中蚕也 。
注:葵尔雅释文引作桑 。《诗》曰:蜎蜎者蠋,蒸在桑野 。似作桑为长 。《毛传》曰:蜎蜎,蠋皃 。蠋,桑虫也 。传言虫,许言蚕者,蜀似蚕也 。《淮南子》曰:蚕与蜀相类,而爱僧异也 。桑中蠹卽蝤蛴 。
从虫,上目象蜀头形 。中
注:谓勹 。
象其身蜎蜎 。
注:市玉切 。三部 。
《诗》曰:蜎蜎者蜀 。
注:《豳风》文 。今左旁又加虫,非也 。
广韵
市玉切,入烛常 ‖蜀声屋部(shǔ)
蜀,巴蜀 。《说文》曰:“葵中虫也 。”《淮南子》云:“蚕与蜀相类而爱憎异也 。”亦作蠋 。市玉切 。十二 。
【蜀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