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是哪个朝代的人


包拯(999-1062年7月3日),字希仁 。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 。北宋名臣 。
人物生平
五年天圣(1027年),包拯登入士第 。累迁监察御史,曾提议全训选将,丰富边备 。被列为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出任三司户部副使,要求朝中准予解盐通商交易 。知诫院时,多次论劾权力 。再授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知英、扬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程、三司使等职务 。嘉佑六年(1061年),晋升枢密副使 。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
嘉佑七年(1062年),包拯去世,年64岁 。追礼部尚书,后人称之为“孝肃”,后人称之为“包孝肃” 。《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坚毅,不依附权力,公正廉洁,选择明智,勇于为人民申不平 。因此,他有“包青天”和“包公”的名字 。北京有句话叫“关节不上,阎罗包老” 。后人钦佩他为神,认为他是奎星的转世,因为他的黑面形象在民间传播,也被称为“包青天” 。
主要作品
包拯有十五卷奏议,今存《包孝肃公奏议》(包拯集)十卷,收入《四库全书》·《议论》第427卷,历代翻刻本出版行世,备受后人学者的关注 。
《包孝肃公奏议》几乎涵盖了包拯一生中的每一章、陈表和各种建议,充分展示了包拯的政治主张和他的阅读心态,特别是其他抵制增加农民负担和精简管理的意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实际意义 。
包拯墓
包拯墓全名包孝肃墓地,位于合肥市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密相连 。墓地面积1200平方米 。宋代嘉佑八年(1063年),包拯灵棺由女婿护卫家乡合肥,公墓位于公城镇 。之后,金军侵略,攻占合肥,包拯墓被破坏,当年的随葬器皿大多被盗 。包拯后代将原棺和墓志迁葬在墓西30多米处,原墓被废为耕地 。之后,当地高官误以包夫人墓为包拯墓,修缮一新,盖上享堂 。
1973年,合肥市文物部门对包拯及其家族墓地进行了清理,从包拯墓中出土了包拯遗骨和墓志,还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其兄弟、儿媳、孙子的遗骨 。1985年,包公墓地逐步开工建设,历时三年完工 。包家族共有6座墓地,按宋代建造 。
【包公是哪个朝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