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换机不如换壳”,年轻人为天价手机壳买单( 三 )


实际上 , 手机壳市场在国内的兴起要追溯到 2010 年——以 iPhone 与安卓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增长和普及 。 在此之前 , 以诺基亚为代表的功能机引以 \" 耐摔 \" 为傲 , 手机壳几乎没有什么市场 。 不过 2010 年前后智能手机的崛起却改变了这种局面 。 彼时 , 国内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深圳华强北的山寨机厂商迎来一系列 \"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 专项行动 。 同时 , 以小米为代表的国产智能手机以低价推动智能手机的普及 。 在这种情况下 , 华强北山寨机市场大洗牌 , 上千余商户或退出市场 , 或转型做手机壳厂商 。 比如原本为山寨手机做硅胶手机键盘的做起了硅胶手机壳 , 做外壳的五金加工厂开始做金属壳 , 从事手机美容的商家则做起了水钻壳 ……尤其是围绕 iPhone 新机所生出的手机壳 \" 赌壳 \" 生意 。 每年苹果发布 iPhone 新机之前 , 华强北的商户则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或猜测新机的外观数据 , 赶在新机发布之前就开出模具、生产手机壳 , 利用时间差巨捞一笔 。

如今 , 国内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几近达到 \" 人手一部 \" 的水平 , 对应的是庞大的手机壳等手机周边产业市场 。 根据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数据 , 目前我国智能手机渗透率整体已达 95% 以上 。 2021 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 3.51 亿部 , 同比增长 13.9% 。 仅以手机出货量来计算 , 国内手机壳的需求量至少在 3.5 亿以上 。 巨量市场吸引各路玩家涌入 , 而各家品牌、产商在手机壳的花样上费尽心力 , 自然也是因为有利可图 。 实际上 , 手机壳的利润可能比手机的还要高 。 早年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就公开表达过手机壳的高利润 。 \" 你们可能不太清楚手机行业 , 我有 1499、1799、2299 的 。 1499 没什么利润 , 1799 微利 , 但是不如卖手机壳 。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对相关从业者的采访 , 一款在某电商平台卖 3.5 元且包邮的四角防摔手机壳 , 尽管价格极低 , 但仍然能有至少 10% 以上的净利润 。 而这主要是因为大批量生产摊薄了生产设备和模具成本 。 不过 , 手机壳本身是一个低技术门槛、低竞争壁垒的行业 。 只要确定手机壳的材质 , 根据手机壳的形状做模具 , 再批量生产就能拿到市面上出售 。 而市面上的多数手机壳款式又难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 一经推出市场就容易被其他厂商抄袭、复制 。 在维权成本较高的情况下 , 手机壳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质化 , 而同质化的终局就是打价格战 。 在利润压力之下 , 不少玩家选择退出 。 因此 , 单纯做手机壳生产加工并没有那么赚钱 , 转向做品牌、做个性化定制才可能有比较大的利润空间 。 比如将手机壳做出品牌的 A 股上市公司深圳杰美特 , 一方面为华为、三星、vivo 等大型手机厂商供货 , 并且在美国市场发力自有品牌 。 2021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 , 杰美特的 ODM/OEM 业务的毛利率为 13.2% , 而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则高达 57.6% 。
ZAKER 新闻发现 , 在淘宝搜索 \" 手机壳 \" , 平台显示出 0-12 元、12-36 元、36-128 元三个价格带 。 其中 , 前两个价格带聚集的消费者群体最多 , 占据了 9 成左右 。 换言之 , 对一般消费者来说 , 价格在 40 元以上就属于 \" 贵价 \" 的手机壳了 。 而那些价格在百元以上的手机壳 , 除了原装 ,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以联名、原创为卖点 , 或是在材质上有特殊之处 。 比如某手绘插画家推出的系列手机壳价格为 97 元 , 近百元的价格水平 。 香港手机壳品牌 CASETiFY 与海绵宝宝的联名款官网价格超过 400 元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