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什么事才有反清复明 明朝属国朝鲜王朝反清复明

大清入关后,当时朝鲜的李氏王朝依然心向大明,并多次策划、参与了”反清复明“运动 。李氏朝鲜之所以曾对“反清复明”持积极态度,一则是大明曾救过他们,并不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二则是因为朝鲜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以“小中华”自居 。

做了什么事才有反清复明 明朝属国朝鲜王朝反清复明

文章插图
大清入关后,当时朝鲜的李氏王朝依然心向大明,并多次策划、参与了”反清复明“运动 。
心向大明朝鲜李氏王朝,一直是大明的藩属国 。
万历年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朝鲜几乎沦丧,幸大明发大军相救才得以保全 。
自此之后,朝鲜更是深感大明恩德,对大明更为忠诚 。
【做了什么事才有反清复明 明朝属国朝鲜王朝反清复明】大明与后金(清)作战期间,朝鲜王朝站在大明一边,多次派兵相助,但战绩不佳 。
此后,后金两次讨伐朝鲜,必除此后顾之忧 。
1627年,阿敏率军攻入朝鲜,朝鲜无法抵挡,被迫求和 。
对于阿敏提出的其他条件,朝鲜王朝都被迫应允,唯独在奉大明为正朔一事上,朝鲜王朝绝不退让,表示:“宁以国毙,义不可从”,我就是被灭了,也要以大明为正朔 。
当时阿敏攻入朝鲜的主要目的是打击毛文龙,在这个问题上也不再坚持,赞许朝鲜“颇有信义”,不作勉强 。
此后,朝鲜一直用天启、崇祯年号,即便与后金的国书都不作修改 。
1636年,皇太极亲征朝鲜,围朝鲜君臣于南汉山四十六日 。
大清此次绝不退让,提出和平条款,第一条就是要求朝鲜王朝断绝与大明的一切关系,不得再以大明为正朔 。
这次,朝鲜王朝被迫低头,无条件接受了一切要求 。
然而,朝鲜王朝只是在给大清的官方交往文件中停止使用崇祯年号,在其内部,以及与日本等国交往文件中依然全部使用崇祯年号!
即便在崇祯死后,朝鲜王朝内部依然很长时间使用了崇祯年号 。
1704年,大明已经灭亡60年了 。
然而,李朝肃宗却设苑坛,以太牢祭祀崇祯皇帝,后又设“大报坛”,祭祀万历皇帝 。
不仅是最高统治者心向大明,就连普通的官吏、百姓也心向大明 。
当时的许多书籍称:大明正是为救朝鲜而消耗国力,才“动天下之兵,费天下之财”,导致流贼四起,为“东虏”所乘!
而直到清朝末年,一些朝鲜民间书籍上,俨然写着“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
心向大明,自然倾向于支持,甚至策划“反清复明”运动 。
准备直接出兵,恢复大明1644年,大清入关后,多尔衮将在后金(清)八年的“东国储君”放回朝鲜,准备以“亲清派”为君,确保朝鲜的完全臣服 。
然而,储君到朝鲜后,暴毙 。朝鲜君臣上下一口说他是病死的,多尔衮虽”深为惊悼“,但不得不信 。
以极端手段抵制”亲清派“后,朝鲜君臣开始了攻清的准备 。
1649年,李氏政权的孝宗即位后,将”反清复明“定为国策,积极准备 。
当然,孝宗不傻,在此前短短几十年里,朝鲜先后被日本及后金打得几乎亡国,自己是什么实力自己还是知道的 。
因此,只有先练出精兵,才可能出兵 。
孝宗不惜承受巨大的财政压力,开始扩军、练兵、改善装备 。
负责汉城防务的都城御营厅军由临时招募的民兵改为常备军,人数由7000人扩充到21000人;“御林军”由600人增加到1000人,且全部改为骑兵 。
孝宗认为,发展火器是压制满清骑兵的重要途径,因此,增加炮兵,派人到北京盗买硫磺等重要物资,甚至扣押因避风进入朝鲜的丹麦人,要求他们协助朝鲜研发新式火器 。
为了不引起大清的警惕,李朝向大清奏报:日本又有侵犯之意,我们要加强防御!
当然,大清没有那么好骗,查明情况后,下诏斥责奏折不实,要求罢其大臣 。
尽管颇多波折,并承受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但孝宗依然雄心不减 。
1659年,孝宗豪言:故欲养精炮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俟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
有人小心询问:如果事不成,咱们不会被灭了吗?
孝宗大义凛然:以大志举大事,岂可保其万全也 。大义则明,则覆亡何愧,益有光举于天下万世也!
遗憾的是,天不假年,孝宗在仅40岁时就离世了 。
《李朝实录》感叹:雄图大志,遗恨于千秋 。
并非所有人都有此决心,孝宗死后,“直抵关外”的计划搁置了下来 。
试图趁虚而动,但被现实所震慑不久,三藩之乱爆发 。
三藩既乱,四川等地被攻下,陕西王辅臣蠢蠢欲动,而蒙古察哈尔部也在漠南起兵,大清陷入危机 。
朝鲜的激进派认为机不可失,指出:“居天下之后,有全盛之行”的朝鲜如果不举兵,“以扶天下之义”,大家都没脸去见先王!
不过,曾经被打疼的伤痕,还是使朝鲜谨慎 。
又有持重派认为:吴三桂拥立崇祯太子,再造大明 。我们兴兵助伐,义理所在 。如果我们不出兵,将来大明复国了,问其罪来我们确实无法自辩 。然而,现在大清虽然疲惫,但“制我则有余”,如果他来打我们,我们拿什么应对?
商议结果是:1、如果大清找朝鲜借兵(想多了),我们就推说兵民散亡,帮不了,反正就是不能帮大清;2、派人去了解情况,视机而动 。
随即,李朝派官员到北京前去打探情况 。
大清当然知道李朝安的什么心,准备好专门的房子给他们居住,严格监视,不许与外人接触 。在李朝官私下询问时,只回答:吴三桂在边疆暴动,已叫人去镇压了,没什么大事 。
打探不到情报的李朝,很快被接下来的事情所震惊了 。
在精锐部队悉数南下的情况下,图海只率由八旗家奴组成的乌合之众,就迅速平定了察哈尔叛军!
三藩虽强,但毕竟很远,察哈尔被平定,近援已绝,李朝即便要起兵也是孤掌难鸣了 。
何况:仅靠家奴临时组成的乌合之众就能平定察哈尔,你李朝确定自己比察哈尔能打吗?
李朝上下一致认定,“其势之不敌”,不敢轻举妄动了 。
失望收场不敢直接轻举妄动,不代表李朝就什么都不作了 。
三藩之乱期间,郑经曾向日本借兵 。
李朝得知此信后,表示支持郑经与日本幕府联合,并表示可以“假道朝鲜,出送援兵” 。
李朝期待的是:郑经自日本借兵后,以济州岛一带为基地,直接进犯大清京畿沿海 。
然而···郑经似乎没有李朝那么“爱大明” 。
郑经出兵了,但进攻目标是:同为“战友”的耿精忠 。
李朝看透了这些打着“复明”军阀的嘴脸,失望不已 。
1681年,清军破昆明,三藩之乱结束 。
1683年,盘踞台湾的郑氏政权投降 。
还在“反清复明”的,就只剩下天地会等秘密组织了 。
自此以后,朝鲜才不再讨论“复明”之事,与大清的关系进入稳定阶段 。
李氏朝鲜之所以曾对“反清复明”持积极态度,一则是大明曾救过他们,并不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二则是因为朝鲜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以“小中华”自居,在“华夷之辨”思想下,以满清为“东夷”,天然抱以抗拒,甚至鄙视的态度 。
李氏朝鲜曾经坚决反对,甚至鄙视大清,然而,进入近代后,面对西方侵略者、日本侵略者时,又还是倾向要大清来帮助自己 。
此后,中朝人民又在抗日、抗美等反侵略战争中并肩作战 。
这些都说明,或许我们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争议,但亲近、互助,始终是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