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传位李治的原因 李世民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李治

李世民之所以将皇位传给相对平庸的李治,也是无奈之举 。李承乾的政治才能高于李治,但因谋反被废;李泰的文学才能高于李治,但是狼子野心,李世民担心他将来可能会对其兄弟们不利,只能忍痛割爱 。

李世民传位李治的原因 李世民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李治

文章插图
尽管李世民有十四个儿子,但他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儿子只有三个,即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和七子李治 。
这三个就是李世民的嫡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只有这三人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除非三个人全部死光,其他庶子是没有资格的 。
李承乾既是长子,又是嫡子,也就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是最符合宗法的李世民的继承人,因此早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尚在襁褓之中的李承乾就被封为恒山王 。
另外,“承乾”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 。从表面看,是因为李承乾出生在太极宫承乾殿,所以以此为名 。
但字面上却有承继乾坤的意思,而这个名字又是高祖李渊亲自赐下来的,所以意味就很深长了,毕竟当时的太子还是李建成 。
我分析认为,李渊此举很可能就是单纯的激励李世民,让李世民心里有个盼头,好更加卖力的为他战斗 。
因为在武德三年的时候,李渊还远未统一天下,四周强敌环伺,李世民正是李渊手中的一张“王牌”,当然要激励一下 。
类似的情况,可以参考明朝时朱棣起兵靖难,当时他的二儿子朱高煦作战勇猛、擅长打仗,朱棣就蹭抚摸着朱高煦的背说,“世子身体不好,你要好好干啊 。”
使得朱高煦跟打了鸡血似的冲锋陷阵,最终朱棣造反成功,朱高煦是有很大功劳的 。
但是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就立刻反悔了,还是将长子朱高炽立为了太子 。李渊当时的想法,很可能和朱棣是一样的 。
总之,李承乾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武德七年李世民奉命出征王世充,并且在这场战斗中同时解决了唐朝的另一个强敌窦建德,即所谓的“一战灭两国” 。在战事最紧张的时候,李渊晋封李承乾为中山王 。
古代的王爵都是以春秋战国时国家的名字命名的,而中山国虽然不是战国七雄,但也是很厉害的一个国家,曾经几乎打得赵国生活不能自理,要不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所以,李承乾被封为中山王,应该也是李渊激励李世民的一个措施 。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啥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被迫禅位,李世民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 。
即位之后,李世民立即册封年仅八岁的李承乾为太子,这既符合宗法,也符合李世民的意愿,因为在此之前李世民对李承乾刻意教导,史载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 。
但是,爱之深则责之切,李世民希望李承乾培养成一个完人,但却忘记了李承乾生于富贵、长于深宫,平生从未经历过挫折和危险,根本不可能像李世民自己那样,事事都做到几乎完美 。于是,年龄渐长的李承乾渐渐叛逆了起来 。
两父子的矛盾爆发,是因为一个名为称心的太常乐人,白话说就是李承乾的一个男宠 。
李世民不能容忍儿子有如此的行为,于是派人将称心杀死,李承乾非常伤心,不仅在家中为称心修坟立碑,而且还赌气数月不肯上朝,由此父子几乎反目 。
但李世民并不想废掉李承乾,他任命当时已经病重的魏征为太子太师,试图保住李承乾的太子位,因为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已经是的很多大臣不满,甚至有人提出要更换太子了 。
魏征当时病得已经快要死了,蹭表示自己不能胜任,但李世民说,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就能保住朕的太子 。
然而,几个月之后,魏征病逝,李承乾的靠山也倒了 。因为跟父亲不和,李承乾开始担心自己的太子位会被弟弟李泰夺去,于是决定铤而走险,试图效法李世民当年的玄武门之变,暗杀李泰,但是没有得手 。
在暗杀李泰失败后,李承乾又勾结侯君集、李元昌、杜荷等人,意图起兵逼宫 。
但是好巧不巧,李世民的第五子李祐谋反,兵败被俘,后来被赐死 。但此事牵连到了一个叫纥干承基的人,此人既是李祐的人,也是李承乾手下的刺客,曾奉李承乾之命去刺杀过李承乾的老师于志宁 。
纥干承基被俘之后,为了活命,就上书告发太子李承乾谋反 。李世民派人一查,果然如此 。
在古代,谋反是最大的罪,没有之一,凡是沾上这一条的,最轻也要被赐自尽 。李世民纵然非常想保住这个儿子,但大臣们不肯同意,最终双方妥协,李承乾被废为庶人 。第二年,即贞观十八年,李承乾在悔恨和抑郁中病逝 。
李承乾死后,大唐王朝没有了太子,当务之急是要新立一个太子,此时嫡子还有两个,李泰和李治,李世民必须要选择其中一个 。
李世民最喜欢的儿子是李泰,而且李泰也比李治年龄大一些,按说李泰是最有希望被立为太子的,但最终的结果却不是他,而是李治,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一个非常曲折离奇的事情 。
李泰为李世民第四子,也是嫡次子,比大哥李承乾小一岁,出生于武德三年 。
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爱好文学,擅长书法,李世民对他非常偏爱 。唐初执行旧制,所有的皇子成年后都要去封地,不能留在京城,但因为李泰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特许“不之官” 。
李世民还允许李泰在自己的府邸设置文学馆,招引学士,李泰利用三年的时间编制了《括地志》,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著作,在地理学上的地位很高 。
和李承乾一样,李渊为了激励李世民,李泰刚出生不久就被封卫王 。9岁时,已经成为皇帝的李世民又晋封李泰为越王,封地多达22个州,相比较同时受封的李恪只有个州 。贞观十年,十六岁的李泰被封为魏王 。
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体现在方方面面,很多时候甚至超越了礼制,和太子李承乾平起平坐 。虽然李世民在魏征的劝谏下,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因私而忘公,但并未有丝毫收敛 。
这种无尽的溺爱,使得李泰渐渐有了问鼎太子之位的野心,他对将来能够登上皇位的希望,使得他失去了理智 。
李承乾因谋反被废之后,李泰想当然的认为自己要被立为太子了 。但他也知道,李世民之所以迟迟未做决定,最担心的就是兄弟阋墙,为了打消李世民的疑虑,李泰决定向李世民表明心迹,但他做的太过火了 。
李泰对李世民说,如果我将来继承了皇位,那么在自己将死的时候,一定会杀死自己所有的儿子,将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
李泰的小名叫青雀,恰好在说这些话多时候,一只青雀飞入李世民的怀中,李世民认为这是天意,竟然当场就要答应李泰 。
但是,黄门侍郎褚遂良表示反对,他说,杀子传弟这种事怎么可能会发生呢?如果您要立魏王李泰为太子,那么请您先杀了晋王李治,否则李泰登基之后,一定会杀掉李治的 。
历史证明褚遂良的说法是对的,宋朝时太宗赵光义继承了哥哥赵匡胤的皇位后,也曾表示将来要传位给弟弟赵廷美,但他登基没几年就把赵廷美弄死了,最终还是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 。
李世民又去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长孙无忌的看法与褚遂良大同小异,李世民为了同时保住三个儿子的性命(此时李承乾还未死),最终决定立李治为太子 。
李泰听说了此事之后,就去对李治说,你和汉王李元昌关系要好,可李元昌是曾经参与太子谋反的人,你不怕被人告发吗?李治本来胆子就小,听了此话之后就很害怕,整天愁眉不展 。
李世民发现李治神色异常,再三询问之下,李治将李泰的话转述给了李世民 。
李世民明白了,如果真的立李泰为太子,那么将来另外两个儿子恐怕都要遭到毒手,而李治宅心仁厚、心地善良,如果李治将来继位,可以保全三个儿子的性命 。于是,在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正是册立李治为太子 。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子,嫡三子,他出生时李世民已经做了皇帝,所以三岁时就被封为了晋王 。
李治在政治才能上比不上李承乾,在文学才能上比不上李泰,但他宽厚仁慈,和众多兄弟关系都很好 。
当然,所谓的李治才能不足,也是相对而言的,和历史上的大多数皇帝比起来,李治恐怕还要在中上等 。
在被立为太子后,李世民曾故意让李治参加朝堂议事,李治处理得都很不错,多次受到称赞 。以李世民的眼光,能够当众称赞李治,想必李治也差不到哪去 。
为了扶李治上位,李世民还曾自导自演了一出大戏 。《新唐书》记载,有一天早朝过后,李世民留下房玄龄、长孙无忌、李勣和李治开会 。
然后,李世民就开始说起李承乾、李祐等人为了争储谋反的事情,越说越激动,竟然“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 。”
众人一看,赶紧上前劝阻,“只要您不自杀,你说啥我们都听 。”李世民说,“我想立李治为太子 。”大臣们赶紧表态,“中!”李世民马上对李治说,“你舅舅(长孙无忌)这么帮你,你还不赶紧谢谢舅舅?”
从史书记载来看,此事作秀的可能性较大 。但无论如何,李世民顺利的将李治立为了太子 。
李治既然被立为太子,那么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兄弟争夺储位的情况发生,就必须对另外两个嫡子进行处置 。
长子李承乾虽然已经被废为庶人,但仍被徙往黔州,不久病死 。而李泰则被从魏王降为东莱郡王,离开了长安 。
然而李世民仍旧挂念李泰,四年之后重新将其封为濮王 。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童年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
三年之后,李泰薨,李治以最高的规格安葬了这位亲哥哥 。
综上所述,李世民之所以将皇位传给相对平庸的李治,也是无奈之举 。李承乾的政治才能高于李治,但因谋反被废;李泰的文学才能高于李治,但是狼子野心,李世民担心他将来可能会对其兄弟们不利,只能忍痛割爱 。
【李世民传位李治的原因 李世民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李治】这样,嫡子之中只剩下了李治,虽然李治才能不及两位哥哥,但胜在宽厚仁慈,这也是李世民唯一保全儿子们的两全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