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BRTV新闻刚刚|成功着陆背后,是这批人在保驾护航——
本文转自:BRTV新闻
刚刚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
文章图片
今天 , 我国有史以来在轨任务时间最长的神舟十三号乘组 , 结束了6个月的“太空出差” , 安全顺利着陆 。 神十三乘组距离本次太空之旅的终点站东风着陆场 , 有大约400公里 , 其间千难万险 , 化作平安顺利 , 是因为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有这样一群人 , 在为“神十三”乘组保驾护航——
于天一:“遥控发令金手指”
航天器在太空遨游 , 其实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地面的控制 ,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 有一个人被誉为“遥控发令金手指” , 天地间距离航天器最近的人 , 他就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载人航天任务团队副指挥、遥操作团队副总师于天一 。
于天一 , 今年42岁 , 长期从事航天测控软件研发和上行控制工作 , 在历次航天任务中担任过主任设计师、软件项目组长、软件支持团队副组长和型号团队副总师 , 先后圆满完成了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神舟十三号的发射、交会对接等关键控制 。 顺利实施了火星着陆巡视器EDL控制和火星环绕器中继段长期管理 , 控制火星车完成了“百日千米”的火面高效巡视探测 。
十年前 , 于天一所做的工作 , 是要从地面给300公里以外天上的航天器发指令 , 别看距离超过300公里 , 天地相隔 , 但只需要1秒钟的时间 , 指令就能送达到位 , 所以于天一和飞控中心遥操作团队被人称为:“距离航天器最近的人” 。 如今 , 已是遥操作团队副总师的于天一 , 正带领团队完成更多、更为复杂的飞控任务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载人航天任务团队副指挥
【本文转自:BRTV新闻刚刚|成功着陆背后,是这批人在保驾护航——】遥操作团队副总师于天一:
这个的准确性是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失误的 , 对于我们来说的话 , 每一次任务都是如履薄冰 , 如临深渊 。 我们的飞船在地球轨道上飞行 , 大约是每秒钟8公里左右 , 这个时候你发送的时候晚了一秒 , 实际上就会差很多 。
文章图片
于天一说 , 自己很幸运 , 遇到了航天大发展的这些年 , 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 , 亲历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航天任务 。 “其实航天能够不断的发展 , 就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航天人来接续奋斗 , 才能够让我们的航天事业不断的壮大发展!”于天一说 。
杨彦波:“神八哥”和他的“全能战队”
杨彦波曾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北京总调度 , 2011年 , 在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时 , 他才25岁 , 是当时最年轻的总调度 , 网友也给了他个爱称“神八哥” , 现在他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货运飞船任务指挥 。
其实 , 对于网红“北京明白” , 很多关心中国航天的观众都说 , 虽然不知道“北京明白”明白了什么 , 但只要他明白了 , 我们也就都放心了 。 其实 , 从杨彦波到高健 , “北京明白”从来不是一个人 , 而是一个团队 , 他们要对飞船的具体状态和庞大的地面系统有全面的掌握 , 而处置突发状况时 , 给他们的时间有时只有十几秒 。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货运飞船任务指挥杨彦波:
在每一次实施之前我们都会做大量的方案 , 和应急的预案 , 一直持续到任务实施前 , 甚至在任务过程中也会发生情况 , 临时制定解决的预案 , 像空间站的任务我们在核心舱的任务 , 任务前就预想了三千多个重大的系统级的故障的预案 , 当然各个层次的预案还有细化的 , 就数量更多了 。
- 本文转自:PChome电脑之家2022年4月11日|vivo X Fold图赏:8英寸超感巨幕开启折叠屏2.0时代
-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2021年10月16日|返回地球,欢迎回家!18个瞬间看神舟十三号在太空的183天
- 本文转自:北青网央视网消息:在距离东风着陆场1600多公里的南疆腹地|一路追星只为确保航天员安全穿越“黑障”
- 本文转自:雷锋网苹果新品将支持卫星通讯的传言已经几次引发广泛讨论|卫星电话、高铁不断网、直连通讯,5G第三版标准R17中的“黑科技”
-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见证航天员回家全过程 全靠航天搜救“千里眼”
- 本文转自:北青网焕新的太古里西区象征着三里屯地区商业空间不断演进的历程。|助力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北京三里屯迎来新一轮改造
- 本文转自:四川新闻网“我是大运会的赛事专用机器人|即将亮相成都大运会的这三个宝贝,你最爱哪个
- 本文转自:中国科普网5G保障远程办公和线上教学|前沿 | 数字化防控疫情,如何做到“数据可用不可见”?
- 本文转自:奔流新闻在神十三回家之际|专家访谈丨40多分钟,神十三回家驶向快车道
- 本文转自:中国日报小编同事的女儿@鱼宝|文具盒大小的打印机,自带题库,印试卷、打错题,方便!丨种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