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疫情逃离大厂的那些人,后来都怎样了?( 四 )



“我终于可以完成人生的一个目标 , 体验下到底什么是大厂生活了 。 ”
我毕业于2008年 , 那时候互联网IT行业并没有现在这么热门 , 全民为之上头 。
当时毕业生还是向往去传统企业 , 按部就班工作晋升 。
我也凭借毕业时优秀的成绩与能力 , 顺利进入4A广告公司 。
这一干 , 就在4A公司 , 稳定地干了12年 , 从刚毕业的毛头小子做到部门经理 。

在这12年里 , 互联网也蓬勃发展 , 我周围的朋友 , 带过的徒弟 , 陆陆续续都跳槽去了互联网大厂 , 并且从薪资待遇上也翻了好几倍 。
平时跟朋友们聚会 , 聊到大厂的那些事 , 感觉心中的“那个猴子”会不停地挠自己:

“我是不是也应该去尝试下大厂?就算不是为了薪资 , 也给自己能力留个背书证明?”
这种悸动一直拉扯着我 , 让我有了从奋斗12年的公司动一动的想法 。

“搏一搏 , 单车变摩托 。 ”
于是 , 我把心一横 , 开始准备自己的跳槽工作 , 我找了大厂的朋友 , 通过内推把简历顺利地递到直属领导面前 , 然后结果就是开头讲的那个场景 。

刚开始互联网大厂的一切 , 对于出身传统企业的我来说 , 都是新奇的 。
年轻的工作环境 , OKR的目标设定 , 扁平的管理形式 , 都颠覆了自己维持12年的工作逻辑 。
作为职场老油条的我 , 很快就适应了互联网大厂的工作节奏 , 并迅速地抓住了自己团队的人心 , 管理得井井有条 。

“大厂996的工作强度累是挺累的 , 但是让我打开了新的工作视角 。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我似乎发现了有什么东西不太对劲 。
儿子刚出生不到1岁 , 在4A公司工作的时候 , 几乎上下班时间都是属于自己的 , 每天也都有固定的时间陪伴儿子 。
但进入互联网大厂后 , 我发现每天的作息都是儿子没醒之前 , 已经离开家里出发上班 , 而每天下班到家的时候 , 儿子已经睡了 。
在家里 , 我好像一个隐形人 , 完全没有抚养孩子 , 经营家庭的参与感 。

“本来儿子会叫爸爸的 , 连续一个月早出晚归后 , 儿子都不认识我了 , 那一刻 , 我承认 , 我慌了 。 ”
本来计划去了大厂以后 , 可以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 但现在工资涨了 , 能力有了背书 , 亲情却没了 ,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 , 心里特别难受 。

“我还是决定放弃大厂生活 , 人生有了一次经历就够了 。 工作以后可以继续找 , 但是儿子的童年永远只有一次 。 ”
大厂的经历对我来说 , 更像是一场梦 , 经历过才明白 , 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
写在最后
作家海明威曾在《流动的盛宴》里写下一句经典:

“假如你曾去过巴黎 , 这辈子巴黎都会在你左右 。 ”
上个世纪80年代 , 许多人冲着这句话 , 千辛万苦赶赴巴黎 。
却因为巴黎和想象中的模样大相径庭 , 最终患上了“巴黎综合征”——一种由于预想和现实间巨大差异而引发的心理疾病 。

而在中国 , 我们管它叫“围城” , 整个故事没有一丁点儿差别 。
时间就像温水煮青蛙 , 不知不觉改变了很多事情 。 比如身体 , 比如心态 , 比如认知 , 比如人心 。
30岁以后 , 愿你所有的选择 , 都能做到人间清醒 。
——END——
作者:小草莓
来源:鱼籽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