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大厂纷纷裁员上热搜:35岁以后,别做没有选择权的人(深度)( 三 )


2016年 , 曹德旺受王石邀请 , 一起到福清的万福寺参观 , 没想到寺庙破败不堪 , 远不如日本仿照我们的万福寺 。
了解后 , 信佛的曹德旺问主持:


“修缮要多少钱?”
住持说:

“修缮怎么也要1600万!”
王石听后没有吱声 , 曹德旺却说:

“没事 , 我来出!”
没想到主持以修缮走廊为由说:

“可能需要2000万!”
听后 , 曹德旺仍是一口答应 。
之后三年 , 曹德旺亲自规划和监督 , 最终花费了4个亿 , 万福寺得以焕然一新 。
修缮好之后 , 曹德旺笑着对住持说:

“寺庙以后就交给你了 , 以后和我也没有关系了 。 ”
2021年 , 曹德旺又决定捐款100亿元 , 建设福耀科技大学 , 而后又无偿捐给国家 。

大部分人虽然不能像曹德旺一样 , 动不动就捐款数亿做慈善 。
但 ,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的精细分工中 , 体现着不同的价值 。
环卫工人在为社会提供环境价值;
演员在为观赏者提供情绪价值;
医生在为病人提供健康价值;
工人在为社会提供制造价值;
程序员在为社会提供解决问题的价值 。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 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 。
根据二八原则 , 20%的人解决了周围80%的问题 。
那20%的人 , 因为稀缺 , 所以值钱 。
《教父》里有一句台词: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 , 和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 , 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 ”
拥有深度思考和丰富经验的人 , 在解决问题时就更有自由度 。

他们对待一个问题时 , 经常角度有不同 , 方式有差异 , 思考有新意 , 这决定了他们能成为那20% 。
这些人也不是天生具备这种能力 , 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身上成功的经验、认知和习惯 , 成为能提供更大价值的人 。
其实 , 读书是了解和接触这些良好经验的捷径 , 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 , 其实早已在书籍里写好了答案 , 等着我们去发现 。
史蒂芬·科特勒在《跨越不可能》中讲到:

“书 , 是用来保存秘密的 , 读书就是不断揭开谜底 , 逼近这个世界真相的过程 。 ”
在当前知识付费时代 , 想要获取知识是非常便利和便宜的 。
俞敏洪和刘润都曾提到过:
他们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听书 , 而且是以2倍速来提高输入量 。
刘润每年在得到上听书1000小时 , 考虑他的2倍速 , 也就是2000小时输入的内容 , 每天约6小时 。
这样 , 他才能时刻输出有价值的商业本质 。
读书是投资自己 , 提升自己成本最低的方式之一 。
不断提升价值 , 努力成为那20% , 用自己的价值撬动一个个位置 。
无论何时 , 让自己始终拥有选择权 , 而不是成为被选项 , 才是人间清醒 。
写在最后
毕业后 , 我们总是期待自己三十而立的样子 。
到了30岁以后 , 才猛然发现 , 除了发际线后移 , 头发递减 , 还不完的房贷 , 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 。

原来三十而立 , “立”的是悟透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 , 残酷而拼尽全力 。
《三十而已》中有句台词:

“唯一不担心后路的方式 , 就是把前路走得更长些 。 ”
这个世界上 , 没有人会永远年轻 。
学会接受35岁的无奈 , 接受人生的起伏 , 与年龄和解 , 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