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华为已度过至暗时刻( 二 )


何为「造血」能力?按照我的理解 , 就是华为基于长期以来的研发投入 , 不断激活内生动能的过程 。 如果我们将华为的手机业务看成是「硬件」业务的话 , 那么 , 我更多地愿意将华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造血」能力归结为「软件」业务 , 即通过不断地给相关产业的深度赋能来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 。
乍一看 , 这与我们时下经常提到的产业互联网会有几分相似之处 。 没错 , 现在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布局产业互联网 , 都在寻找自身与实体经济、实体产业的结合方式和方法 。 然而 , 同这些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 , 华为所做的会更加基础 , 更加深入 , 特别是它在5G上的优势 , 将会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它服务实体 , 赋能实体上的韧性 。
我想 , 这才是「造血」能力的真正内涵所在 。 如果我们将互联网公司们对于实体经济、实体产业的赋能看成是对一座老旧的房屋进行修葺和装修的话 , 那么 , 华为要做的是为老旧的房屋重新打地基 , 重新做结构 。 简单来讲 , 华为对于实体经济、实体产业的赋能会更加基础 , 更加深度 。
然而 , 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沉淀的 。 它并不会像手机业务那样 , 可以快速发展 , 快速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 但是 , 等到打好地基 , 做好框架之后 , 它所呈现出来的发展潜能 , 丝毫不比现在的手机业务差 , 丝毫不比现在的手机业务带来的想象空间小 。

透过华为的财报 , 我们同样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发展端倪 。 根据华为发布的财报显示 , 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为2434亿元人民币 , 同比下降49.6% , 运营商业务销售收入为2815亿元人民币 , 同比下降7.0% , 企业业务业务销售收入为10124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2.1% 。 在三大业务当中 , 唯独出现增长的企业业务 , 才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地方 。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 企业业务将会是华为真正开启新的发展的关键所在 。
在我看来 , 华为的消费者业务之所以会下降 , 除了与制裁有关之外 , 更多地是与流量红利的见顶 , 特别是手机的普及有着莫大的关系 。 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只是发生在华为身上 , 苹果、小米、VO等其他的手机品牌都开始遭遇这样的情况和问题 。
这是我们看到很多的手机制造商开始将关注的焦点从手机业务 , 开始转移到造车业务上的原因所在 。 可以预见的是 , 未来随着汽车功能的逐渐丰富以及各种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 , 手机被取代将会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
同以手机为主导的消费者业务的下跌不同 , 我们看到的是企业业务的增长 。 所谓的企业业务 , 其实就是赋能实体 , 赋能产业的业务 。 相对于消费者市场的一片红海 , 企业端则是一片蓝海 , 并且在这样一个蓝海里 , 它所具备的发展潜能 , 丝毫不比消费者业务少 。
对于华为来讲 , 企业业务 , 才是保证它可以穿越黑暗时刻 , 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的关键所在 。 同其他玩家不同的是 , 华为在这个方面是具有相当独特的优势的 。 除了我们熟知的5G之外 , 我认为 , 更多地是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前瞻性布局 。 而这些前瞻性的布局 , 从根本上来看都是与企业业务有着很大的联系的 。
这是我们看到在诸多手机制造商都在布局造车的时候 , 华为依然宣布不造车 , 而是做造车的支持者的原因所在 。 在我看来 , 华为之所以不造车 ,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 , 所谓的造车依然是属于制造业的范畴 , 它的内在逻辑和手机是一样的 。
尽管如果华为造车可以弥补手机业务上的短板 , 但是 , 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 , 做好造车业务的生态赋能 , 助力更多的企业 , 更好地造车 , 要比造车本身具备更多的想象力 。 我认为 , 这才是华为真正可以穿越至暗时刻 , 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繁荣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