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轨物范世:华为手机的影像哲学( 三 )


光学系统、成像技术、图像处理 , 构成了华为影像技术的基本框架 , 也成为未来计算摄影的产业技术规范 , 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移动影像技术体系 。
下一阶段的移动影像 , 会在计算光学上有更大的突破、具备更高程度的集成性 , 以及软硬件协同带来的更多可能 。
体验之轨:技术突破与用户美学的谐调
黑科技虽好 , 可不能贪杯 , 智能消费电子市场 , 最终拼杀的是用户体验和直接价值 。
【摄影|轨物范世:华为手机的影像哲学】细数那些“出圈”的华为手机摄影新闻 , 让普通消费者也能津津乐道的是:超级夜景的“超夜”、原色引擎的“原色”、长焦拍月亮的“望月”等 , 这些都不是什么深奥技术概念 , 而是具象化、场景化的体验感 。
用体验之轨 , 来规范和明确技术落地应用的场景和需求 , 是华为影像“轨物”的第二步 。
场景一:真实色彩VS原色引擎 。
在高端手机市场 , 高级感=更真实的色彩呈现 , 一直是一个颠破不灭的规律 。 如何定义和还原色彩之美 , 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 , 就像莫奈笔下的睡莲并非现实中的色彩 , 依然令人心动 。 为此 , 华为对内与全球研究所和高校联合开发 , 对外邀请心理学专家、美妆博主、影视工作者等加入 , 打造出原色引擎技术 。
HUAWEI P50系列就通过原色影像的引入 , 再结合其他光学、AI等技术能力 , 让创作者们能够拍出所见即所得的影像色彩 , 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色彩误差 , 或许正在此刻消融 。

场景二:明暗感知VS感光技术 。
一直以来 , 手机摄影被吐槽的就是无法呈现出人眼看到的丰富细节 , 在拍摄银河、星空之类的画面时 , 不得不依赖专业单反 。 或许你第一次知道手机也可以拍月亮 , 就是因为华为的“超级月亮” 。
作为业界最早开发夜景模式的厂商 , 在提升亮度和对比度上 , 华为一直在努力 , 通过传感器滤光技术的变革 , 让移动影像能够在暗光环境下能够捕捉到更多信息 。
从RYYB传感器 , 到超光谱超级影像单元、超动态范围技术的持续提升 , 都在不断刷新着用户的夜拍体验 。
场景三:人像摄影VS移动变焦 。
手机拍照离不开自拍和拍人 , 然而相比专业相机镜头的“长枪短炮” , 早期的手机镜头在人像摄影上确实有点被碾压 。 作为业界最早关注人像摄影的厂商之一 , 华为最早提出了利用不同的摄像头、不同的视场角(FOV) , 进行多摄像头切换的变焦解决方案 , 2017年推出的HUAWEI P10系列 , 就搭载了人像大师模式 , 用一颗等效焦距的镜头 , 结合内置的深度ISP芯片 , 去精准展现人像轮廓 。 此后又在业界首次采用了全新的ToF摄像头 , 实现画面纵深的测距;HUAWEI P40系列则以专业且多层次的感光元件和镜头组合 , 攻克了更复杂的人像环境;到HUAWEI P50系列时 , 潜望式长焦镜头可以让人像口红不同色号的细微区别都跃然画中……用更好的变焦体验 , 满足人像摄影乃至野外摄影、星空摄影等特殊场景的需求 , 原本需要专业相机设备完成的记录 , 也可以为普通人轻松获得 , 这也让移动影像的价值进一步放大 。

场景四:瞬间抓拍VS智能工具 。
快速抓拍是生活中常见的拍摄场景 , 亲子活动、宠物游戏、朋友聚会、运动舞蹈等等动态场景 , 往往也蕴含着丰富的情绪与情感 , 怎样避免连拍中产生的运动模糊 , 也考验着手机场上的能力 。
以HUAWEI P50 系列的疾速闪拍模式为例 , 就通过快门零延时、智能降曝光和运动模糊减少等技术 , 定格住一些决定性瞬间的画面 。 再结合AI微动瞬间的算法 , 把静态的图片跟动态瞬间的视频结合在一起 , 可以使动态画面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