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机,加速中国化才能更适合中国厨房( 二 )


实际上 , 洗碗机普及率低是一个供给侧问题 , 不是需求侧问题 。 这个品类进入中国30多年 , 很多用户知道它 , 但真有购买想法和决策的时候 , 却非常纠结 , 原因在于洗碗机行业并没有给中国用户提供可以不纠结的选择 。
170年前 , 约瑟芬.科克伦发明人类第一款洗碗机 , 1929年德国米勒(Miele)公司制造出欧洲第一台电动家用洗碗机 。 早早开始现代化的西方国家 , 为西门子等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助力 。 最终 , 历经近百年发展 , 洗碗机不断创新 , 直到产品相对“完美” 。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 , 洗碗机开始走入中国家庭 。 但事实上 , 洗碗机的“完美”契合的是西方家庭 , 对于餐饮文化不同 , 厨房环境不同 , 觉醒时代迥异(更关注环保、消毒等)的中国消费者来说 , 这样的洗碗机还远远不够完美 。
在老板电器相关负责人看来 , 虽然同样是“舶来品” , 但洗衣机属于国际标品 , 国外国内基本差异很小 , 但洗碗机不同 , “衣服全球都一样 , 但碗不一样 , 中国有自己的特色 , 烹饪方式多 , 锅碗筷勺种类多、形状多 , 厨房空间、橱柜高度跟国外也有很大不同 。 ”
被暂停的中国洗碗机行业 , 需要从被国际品牌划定的路线上“脱轨”的人来开启一片新天地 。
必然的爆发
洗碗机,加速中国化才能更适合中国厨房】所有的“舶来品”发展都要经过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引进国外成熟技术 , 第二阶段在模仿、照搬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 , 以适应国内的消费习惯 。
洗衣机、电视、空调等“舶来品”在中国早早跨入了第二阶段 , 并从“民族”再度走向“世界” , 进行品牌全球化而不只是承接海外订单 。 与之相比 , 洗碗机的跨越来得晚一些 , 在完成在白电、黑电、厨卫“大件儿”的基本覆盖后 , 国内厂商们将目光投向了这里 。
十年前 , 是德国品牌以一己之力在做市场普及、教育 , 五六年前开始 , 一些国产厨卫品牌、综合品牌的加入 , 让洗碗机市场繁荣了起来 , 乃至搅动了洗碗机市场格局 。 其中 , 老板电器去年销量增长105% , 快速攀升为中国洗碗机第二 , 国产品牌第一 。
洗碗机,加速中国化才能更适合中国厨房
文章图片
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 , 偶然性在于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可控因素;必然性来源于创新、管理 , 比如某种技术突破、产品发明 , 以及多种增长因素的集合 , 产品发明X市场营销X技术突破 。 在国产洗碗机和老板爆发的背后 , 就有着某种必然 。
六年前 , 工程师出身、钻研于产品的老板电器总裁任富佳 , 决定做洗碗机;中国第一批做洗碗机的技术工程团队 , 在为国外品牌代工多年后 , 深刻认识到中国消费者不会购买自己做的产品 。 最终 , 双方在“让中国家庭都用上更适合中国厨房的洗碗机”驱使下走到一起 。
可以看到 , 当真正按照中国用户需求做一台洗碗机时 , 他们就不纠结了 。 而要做一台“中国用户需要的洗碗机” , 首先要丈量的是工厂和产品距离消费者有多远 , 事实证明 , 两者相差1.5公分 。
国际品牌、国内一些长期给国外代工的品牌 , 模具已经并行 , 基本上是775mm以上 , 而中国的橱柜百分之六七十高度都是800mm , 安装775mm高度的洗碗机就要去台面 。 因此 , 老板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将洗碗机的高度降低到760mm 。
这1.5公分的距离 , 老板花费了五千万才走到 , 磨具要重新开发 , 供应链要重新匹配 , 洗碗机内部结构设计要推翻重做 , 包扩底座、水路、结构都要重新设计 , 每改变一个结构设计都要经过很长时间、很多次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