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拿灾难收割流量

【社交|拿灾难收割流量】社交|拿灾难收割流量


热点解析:
对于此次空难 , 目前发布的权威信息还比较有限 , 相对确定的信息只有飞机失联坠毁的时间和地点、坠毁时的监控画面、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人数、救援工作的进展动态等 。 截至目前的权威消息 , 连机上人员的伤亡情况都暂未明确 , 更别说飞机失事的具体原因了 。 哪怕是国际知名的航空安全专家都表示 , 现阶段的信息远不足以判断原因 。
但一些营销号还是闻风而动 , 迅速包装出各路“专家”“业内人士”“幸存者” , 以虚假的内容信息和浮夸轻佻的态度去投喂信息饥渴的受众 。 一些习惯于“搭便车”的营销号也迅速行动 , 搭上空难造成的“流量便车”来推广商业广告 。 这些乱象 , 都已严重突破伦理底线和职业操守 。 背后 , “流量”依然是那支隐藏的指挥棒 。
飞机出事之后 , “空难”就成为公众注意力高度聚焦的事件 。 那些以流量为生的营销号当然不能放过这次“商机” , 于是流量汇集的惨痛空难 , 就变成了他们策划选题、操纵公众情绪的营销载体 。 从商业营销的角度看 , 这种恶意炒作把热点事件的眼球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 把空难带来的“流量红利”吃干抹净 , 一众营销号都成了事件营销的“赢家” 。 但这种网络炒作却给生命伦理、公序良俗和舆论生态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
一段时间以来 , 商业营销号的绩效考核奉行“流量至上” , 这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 在这种扭曲的“指挥棒效应”下 , 营销号对舆论热点的追逐恶炒、对网络流量的贪婪无度也已经走到了扭曲的地步 。 在惨烈空难的背景前 , 这种恶炒热点、收割流量的乱象和丑态 , 更是得到了一次“集大成”式的暴露 。
对于如此乱象 , 整顿规范已经刻不容缓 。 目前 , 微博官方已经封禁了部分调侃甚至幸灾乐祸空难事故的账号 。 同样 , 对于那些恶意炒作灾难事件的营销号也应该严加整顿规范 , 以此来刹住这股歪风 。 无论是公众还是商业营销机构都应该达成这条基本的共识:尊重生命 , 敬畏生命 , 任何一起灾难事件都不应成为轻佻的谈资和逐利的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