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15 年后,苹果重新变回「电脑公司」( 三 )


这段辉煌属于苹果 , 属于英特尔 , 属于乔布斯 , 也属于当时的苹果首席设计师 , Jony Ive 。
乔布斯发布 MacBook Air|Apple
但也是这段辉煌 , 为之后 Mac 面临的危机 , 埋下了伏笔 。
2011 年 , 乔布斯去世之后 , Jony Ive 仍持续按照之前的理念 , 推动产品进化 。 希望做出更轻、更薄、更小的设备 。
但英特尔芯片也顶不住了 , 2013 年的 Mac Pro、2015 年的 the new MacBook , 2017 年的 MacBook Pro , Jony Ive 用三连失败 , 为 Mac 的英特尔时代 , 书写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 也证明了 , 你不能脱离技术谈设计 。
2019 年 6 月 , Jony Ive 离开苹果 。 就在当月 , 苹果宣布 , 将在 Mac 上转向自研芯片 。 而苹果自研芯片背后的男人 , Johny Srouji , 也即将登上舞台 , 成为苹果最重要的明星高管之一 。
03「因果」转换 2007 年 , 乔布斯发布初代 iPhone 的时候 , 引述过计算机领域先驱科学家 Alan Kay 的一句话:「真正在意软件的人 , 应该自己造硬件 。 」(People who are really serious about software should make their own hardware.)
当时乔布斯已经意识到 , 初代 iPhone 搭载的三星 RISC ARM 芯片 , 无法满足 iPhone 的需求 , 苹果必须自己造 。
乔布斯在 iPhone 发布会上引述 Alan Kay 的名言|Flickr 用户 Nobuyuki Hayashi
正是为了完成乔布斯的这个任务 , 2008 年 , Johny Srouji 加入苹果 , 领导 A4 芯片的开发 。 这颗芯片后来被用在了 iPhone 4 上 。
再往后 , 就是大部分人都很熟悉的历史了 。 A 系列芯片帮助 iPhone 取得了重要的产品领先 , 特别是在最近两年 , 把安卓阵营甩开了不止一个身位 。
为 Mac 自研的 M1 系列芯片 , 采用与 A 系列相同的 ARM 架构 , 拥有强大的性能 , 特别是针对视频领域的专业用户 , 提供了强大的编解码、实时回放能力 。
更重要的是 , M1 系列芯片 , 拥有无与伦比的能效表现 , 帮助 Mac 彻底摘掉了「发热」的枷锁 。
改写一下 Alan Kay 的金句:一切都始于 15 年前 , 一家在意硬件 , 在意产品设计的电脑公司 , 决定自己造芯片 。
通过自研芯片 , 苹果有了行业内最深的「技术护城河」|Apple
在加入苹果之前 , Srouji 曾在 IBM 和英特尔工作过 , 他参与过的芯片项目 , 与 Mac 用过的 PowerPC、X86 芯片 , 早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从这个角度去看 , Srouji 能领导苹果自研芯片团队 , 取得今天的成绩 , 并非偶然 。
去年 , 搭载 M1 Pro 的 MacBook Pro 发布后 , Srouji 接受了 WIRED 杂志采访 。 他表示 , 「苹果是一家产品公司 。 对芯片设计师来说 , 这就是最好的工作 , 因为你在为一家做产品的公司造芯片……你不需要像在芯片厂那样 , 满足众多客户的一部分重叠的需求 , 而是可以针对一个特定的愿景 , 和软件、设计等团队合作 , 尽全力实现它 。 」
很显然 , Srouji 说的这个「特定的愿景」 , 其中至少一大部分 , 就是要解决困扰苹果 30 多年的 , 发热的问题 。
同时接受采访的 , 苹果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 John Ternus 也说 , 以往 , 产品团队决定采用一颗芯片 , 就只能让这颗芯片「嵌」进产品设计中(即便有时候会比较勉强) , 但对自研芯片的 Mac 来说 , 我们可以在设计初期就开始设计芯片 , 对整个产品全局考量 。
通过切换到自研芯片 , 苹果完成了一次「因果转换」 。 从「为了满足芯片的需要去设计电脑」 , 到「为了满足电脑的需要去设计芯片」 , 那些曾经的局限 , 都被展开了 。
与 Mac Studio 同时发售的 Studio Display 显示器 , 也内置了一颗 A13 芯片|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