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论"究竟是怎么回事?


"白马非马论"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章插图
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
传说公孙龙过关,关吏说:“按照惯例,过关人可以,但是马不行 。”公孙龙便说白马不是马,一番论证,关吏听了后连连点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请你为马匹付钱吧 。”这个典故也和对牛弹琴类似 。
白马非马诡辩:是源自中国古代的诡辩,大约意思是「马」加上「白」的描述后就「不是」马,这诡辩运用了「是」的双重意思:常人理解白马是(属于)马的一种,但诡辩者曲解成白马不是(不等同)于马 。此逻辑适用于做了不应做的事后藉词开脱 。
拓展资料公孙龙
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公孙龙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至今只残留6篇,共一卷 。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是“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 。
《公孙龙子》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来看,全本应有14篇,《隋书 。经籍志》只在“道家”下列6篇 。根据各篇语言分析来看,除其中第一篇《迹府》为后人记述的有关公孙龙的事迹生平之外,其余五篇则被公认为公孙龙的作品 。其中《白马论》所提出的“白马非马”论,以及《坚白论》所提出的“离坚白”的两个命题,是公孙龙诡辩思想的精华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马非马
对的 。
白马非马是先秦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的著名观点,长期以来一直被大家嘲笑,认为公孙龙在玩诡辩 。其实如果看一看公孙龙的《白马论》,就会发现白马非马确实是对的,错的只是我们的翻译过程 。
在文中,公孙龙所论述的其实是:“白马”与“马含义不同”,这个结论并没有错 。在逻辑学更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进一步补全公孙龙的观点:“白马”与“马”含义不同,白马是马的一种 。”受当时逻辑学水平限制,公孙龙未能提出后半句,但他也绝没有否认,他只是反复强调前半句 。
所以说,读过《白马论》,我们就能知道,“白马非马”应该解释为:“白马”与“马”的含义不相同 。这个观点明显是正确的,绝非诡辩 。一般我们把这句话翻译成“白马不是马”,其实是一种错误翻译 。
扩展资料
《白马论》以问答形式写成,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白马是“白”与“马”的结合;
【"白马非马论"究竟是怎么回事?】二、白马不同于黄马、黑马;
三、某人有一匹马,不能说他有一匹白马 。
因此,白马非马 。
公孙龙的理论之所以不被人接受,最大的问题就是“白马非马”这个说法太过于奇葩,太容易让人误解,很有些故意招人辩论的意思 。若多说几个字,改做“白马与马含义不同”,想必也不会被人抵制千年 。其次他的理论也不够完备,没有完整的体系 。
古代中国的逻辑学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始终无法形成体系,最终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名家的逻辑理论未能进一步完善,实在是中华文明的一大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