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手机|全球电子产业陷入混战,但没有“变局”( 四 )


而早在2014年 , 小米、华为也纷纷在东莞设立了自己的产业园区 。 统计数据显示 , 到2021年 , 东莞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6381家 , 这一数字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二 , 仅次于苏州 , 仅东莞的电子制造便曾如日中天 , 如此一来 , 国内手机厂商又为何着急转移海外?
事实上 , 手机巨头对海外的加大投入实属无奈之举 。 一方面 , 芯片是个卡脖子的存在 , 非一时之困 。 另一方面 , 国内劳动力也在发生现实剧变 。 据悉 , 即便是一度称霸世界的东莞 , 目前招工情况也不容乐观 。
比如东莞捷荣技术需要招聘500个普工 , 光宝电子需要招3200个 , 巅峰时刻一呼百应的事到了如今却门厅冷落 。 东莞市人社局登记数据显示 , 东莞市过去几年产业工人数量维持在500万人左右 , 虽然这个数字每年波动不大 , 只呈现微小幅度的下滑 , 但东莞市的人口总量每年都在上升 。
根据《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 至2020年11月该市常住总人口1046万人 , 首次成为人口破千万的城市 。 制造工人的短缺在几年前就开始暴露危机 , 撤离在国产手机之前的企业就比比皆是 。
仅在2015年 , 微软将诺基亚在东莞的手机工厂迁至越南 , 万士达、联胜关闭东莞工厂 , 为三星代工的万人大厂东莞普光停产 。 站在东莞的角度眺望全国 , “央视财经”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 , 到2025年 , 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 , 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 , 缺口率高达48% 。
该如何解决劳动力的问题?
似乎机器化取代人工是个好办法 , 早在2016年 , 《联合早报》就曾报道过 , 东莞大朗镇的企业引入机器人手臂 , 将让工人从3000人缩减到150人 。 与此同时 , 第一财经的报道也显示 , 东莞五株电子在把手动钻针研磨机改换成全自动钻针研磨机 。
效率的确能瞬时翻倍 , 比如更换自动钻针研磨机之前 , 车间需要的人工总数为24人 , 产量为每天72000支 , 使用全自动钻针研磨机后 , 车间需要的人工总数仅为8人 , 产量为每天117000支 , 直接和间接共减少59人 , 生产效率提高了6.5倍 。
只不过 , 劳动力智能化究竟何时能够全面实现?小米们恐怕已经等不及了 。 而整个电子产业 , 还将持续鏖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