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游投资核聚变公司背后,人类的“终极能源”技术眼看就能商用了?( 四 )


图源水印 。再具体一点 , 用于判断点火成功的聚变三重积也还差几个数量级 , 而创业公司动辄许诺在两三年内达成的能耗比 , 齐聚全球之力 , 奋斗几十年 , 还没有突破0.7 。 被视为里程碑事件的将等离子体加热到1亿摄氏度 , 在几年前就已实现 , 最高纪录甚至达到了5亿度以上 。 然而即便如此 , 依然没有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声称 , 可以在几年之内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 。
具体的时间规划中 , 我国建成原型电站的目标时间是2050年 , 韩国和俄罗斯的进度也差不多都是本世纪中 , 即便向来对自己自信满满的美国 , 设定的原型电站建成时间也在2035年 , 运行时间则在5年之后 。
另一方面 , 公开的资料显示 , 这些私营核聚变公司采用的都是中小型化的设计方案 。 而以目前有明确研究数据支撑的托卡马克为例 , 其原理决定 , 装置的体积越大 , 才越有可能达到点火临界点 。 ITER就是基于此设计和建造的大型托卡马克 。 而小型化的核聚变装置 , 如球形托卡马克和RFP , 虽然从投资和商业概念出发很有诱惑力 , 但是到目前为止 , 还没有任何实验表明能够实现点火 。
但从另一方面出发 , 资本的涌入本身其实已经完成某种表态 , 毕竟钱不会说谎 , 以及投入总是要求回报的 。 《华尔街日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话 , 如此评论:“一波又一波的资金涌入到核聚变领域当中 , 这正是核聚变工业扩张的信号 。 ”
参考资料
https://www.iaea.org/newscenter/news/unprecedented-progress-accelerates-fusion-research-thanks-to-private-sector-investment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7lrqxt6NG0-QjVafJ_WHbT43kSGiK-WD/view
https://www.economist.com/science-and-technology/2019/05/04/fusion-power-is-attracting-private-sector-interest
https://www.fusionenergybase.com/organizations/#companies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2/02/23/1045122/fusion-power-mit-startup-commonwealth/
https://tae.com/wp-content/uploads/TAE-Milestone-Press-Releas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