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游投资核聚变公司背后,人类的“终极能源”技术眼看就能商用了?( 三 )


在完成18亿美元的融资之后 , Commonwealth宣称这些资金将用建造、调试和运营世界上第一台净能源聚变机SPARC , 以及第一座商业聚变发电厂ARC 。 他们计划 , SPARC将在2025年完成聚变的商业化标准的能量净增 , 这意味着能量输出与输入的比值要达到几十甚至更高;21世纪30年代初 , ARC建造完工并开始用于发电 。
这是超越了人们一贯认知的核聚变时间规划 。 如果对比其他核聚变私营企业的计划书 , 很容易发现 , 这种激进的计划反而是一种常态 。
总部位于华盛顿州的HelionEnergy就计划在2024年完成核聚变的能量净增 。 它所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磁惯性约束 , 通过叠加“磁场反向配置”和“脉冲不点?”实现 。 为此 , Helion一直在更新自己的聚变反应装置 , 至2020年 , 在烧了此前融资的七千万美元之后 , 成功完成第六代核反应装置的建设 , 即Trenta 。 目前 , Helion正在建造第七座反应装置“北极星”(Polaris) , 同时也在设计第八座反应装置“心宿二”(Antares) 。
去年6月 , Helion成为第一家将等离子体加热到1亿摄氏度的私营公司 , 这被视为Helion核聚变商业发电之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
2013年 , MithrilCapital的联合创始人AjayRoyan(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亿万富豪PeterThiel)首次向Helion投资了200万美元 , 使它能建造可以“重复脉冲电源”的聚变反应装置 。 此后 , Mithril一直投资Helion , 包括最近一轮的5亿美元——如果该公司的第七款原型能按照预期工作 , Mithril承诺再投资17亿美元 。
对此 , Helion首席执行官DavidKirtley信心满满:“10年后 , 我们肯定会有商业电力用于出售 。 ”
Kirtley的自信不仅来自于自己 , 更是来自于同行 。
GeneralFusion计划在2025年启动并运行其示范工厂 。 创建于1998年、目前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公司TAETechnologies希望在2030年为电网提供源于核聚变的电 。 FirstLightFusion计划在本世纪40年代要建造多座工厂 , 其中首座于30年代完成 。 至于在此之前的科学难题 , 则在20年代完全攻克 。10年实现核聚变商用?
如此整齐划一的夸张时间规划 , 我们在默认是为了吸引投资的说辞外 , 也不免有一丝动摇 , 难道核聚变商用真的会在10年内实现?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核聚变物理学家SehilaM.GonzalezdeVicente看来 , 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 , 核聚变领域的技术突破很可能提前出现 , 而核聚变能源的应用也很可能会在30年或50年后成为现实 。 但与此同时 , 他用于衡量核聚变实现时间的尺度并没有改变 , 依然是一以贯之的“三五十年” 。
非盈利基金会FusionPowerAssociates的主席StephenDean也说 , “到目前为止 , 核聚变的历史并没有给我们很大的信心 。 众所周知 , 我们离聚变商用还差50年已经很多年了 。 ”
与此同时 , FusionPowerAssociates中的所有私营公司都踏上了追求聚变商业化之路 。 商用核聚变对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诱惑是巨大的 , 只要有一家公司成功 , 就将彻底解决全球的能源供应问题 , 且永久无碳 。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 , 全球已建成超过100台可控核聚变装置 。 其中 , 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一直是主流技术路线 , 托卡马克更是凭借杰出的性能(聚变三重积比其他技术路线高2-4个数量级)脱颖而出 , 但与此同时 , 其他类型的技术路线也没有被放弃 , 美国国家点火计划就致力于通过惯性约束的路线完成聚变点火 。 然而 , 目前为止 , 所有努力的最终结果是 , 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依然遥遥无期 。
米哈游投资核聚变公司背后,人类的“终极能源”技术眼看就能商用了?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