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滴滴的无奈之举?( 二 )


造车,滴滴的无奈之举?
文章图片
当然 , 彼时滴滴之所以不造车的逻辑也很简单 。 作为场景运营方 , 滴滴有权决定平台要什么车 , 不要什么车 。 权力的背后隐藏着是滴滴与车企之间的博弈 , 一旦造车 , 就相当于 , 既当裁判又当球员 , 打破了与车企之间的平衡关系 , 所以程维彼时放出狠话 , 不仅是为了收买人心 , 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
只不过这种说法更像是自我安慰 , 一种大家都不会轻易打破的默契 。 于是自我安慰不造车的滴滴开始寻找代工 。 2019年11月 , 滴滴与比亚迪合资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爱企查显示 , 该公司的控股方为比亚迪 , 持股65% , 滴滴持股为35% 。
造车,滴滴的无奈之举?
文章图片
按照当时滴滴官方的说法 , 项目由滴滴主导 , 把关产品的定义和设计 , 而比亚迪则负责代工 , 把控从产品研发到落地的全流程 。
想象很美好 , 现实却很残酷 。 据了解 , 滴滴在D1项目上所能发挥的空间并不大 。 有接近滴滴内部人士透露 , 虽然在外观、内饰 , 比亚迪都可以妥协 , 但是一旦涉及硬件和系统的核心层面 , 滴滴根本没有话语权 。 截止到目前 , 关于这辆车的一些关键数据 , 滴滴依然无法拿到 。
造车,滴滴的无奈之举?
文章图片
而且随着比亚迪的迅速完成转型 , 产能极度紧张的比亚迪已经看不上与滴滴合作的D1项目了 , 毕竟如今比亚迪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DM-i新车以及扩大产能上 , 无暇顾及这个有些鸡肋的车型 。
造车,滴滴的无奈之举?
文章图片
最为重要的是 , 随着智能汽车的爆发 , 车企早已经把自动驾驶技术当作自己的核心利益 , 根本不会让渡给外人 。 自研成为了大部分头部车企唯一的出路 , 所以程维此前想着借D1项目孵化自己的自动驾驶项目 , 以达到自动技术供应商的身份这个方向已经行不通了 , 这也是为何滴滴此前很难拿到D1关键数据的根本原因 。
除了外部因素以外 , 自身的发展遇到瓶颈也是滴滴造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 随着滴滴规模化的持续扩大 , 公司和司机之间的关系已经接近于“零和博弈” , 亦即是说平台营收越高 , 司机群体的收益就越低 。
造车,滴滴的无奈之举?
文章图片
然而运力依旧是支撑滴滴这家网约车巨无霸公司的根基 , 想要留住更多司机 , 滴滴势必要在双方的收益立场上取得平衡 , 而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降低运营成本 。
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呢?全自动驾驶无疑是契合滴滴的需求 , 也是程维的梦想 , 但至少短时间之内 , 全自动驾驶无法落地 , 于是造车成了滴滴的必经之路 。
虽然滴滴贵为出行巨头 , 但车企是无法依靠B端而存活的 , 因此滴滴这次入局造车也不局限于B端市场 , 还将面对C端市场打造一款15万左右的新车 。
造车,滴滴的无奈之举?
文章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 , 目前滴滴面对于B端市场的新车D1Light仍由比亚迪代工 , 不过基于与比亚迪合作的经历以及主动权的问题 , 我想滴滴只要解决了造车资质问题以及首款面向C端的产品推广顺利 , 最后一定会进入全自研的方向 , 掌握造车的主动权 。
滴滴造车带来什么影响?
事实上 , 虽然滴滴此前一直宣称不造车 , 但其实在其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中就已透露出要造车的想法 。 滴滴招股书显示 , 自动驾驶与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共同成为滴滴构建出行未来的四个核心战略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