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人不抱树呢,三人不抬树?

就《西游记》本身而言,或许连作者吴承恩自己都很难为这一桥段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众所皆知,投胎转世的金蝉子,奉命前往西天取经,而一并被安排前往的,还有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以及倒霉的白龙马 。
在这个前往西天取经的团队中,最没本事的莫过于唐僧了,而他的三位徒弟却个个本领高强,都有着上天入地的本事 。可是,求取真经,是唐僧来的精神支撑,也是最为迫切的宿怨,而那几个徒弟,却不过是来“赎罪”的 。当然,按照小说的情节设定而言,唐僧的取经路,必然要脚踏实地,遇水行舟,肯定是不能投机取巧的 。
可是,道理虽然明了,吴承恩却很难在书中明言:三个徒弟不能驮师父过河 。为了打消读者的疑惑,又不能不借主人公之口,给出个看似圆滑的解释 。所以,在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中,徒弟几个有了一番扯皮 。
在黑水河前,他们个个推诿,一边说自己过河容易,一边又说不能驮师父腾云驾雾 。而具体的理由,则是出自猪八戒之口:
“不好驮 。若是驮着腾云,三尺也不能离地 。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 。若是驮着负水,连我也坠下水去了 。”——《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这番话看似有理,却终究还是推诿之词 。当时眼前的黑水河,也不过是十里宽,即便是猪八戒与沙和尚法力不够,那孙悟空却自当会有本事 。可是,孙悟空又为何不驮呢?
原因就在于,当时兄弟之间并不齐心 。就在这一回中,师徒几人快到黑水河时,唐僧又碎碎念起来,感慨道路曲折,岁月蹉跎,显露出了急迫和焦虑 。而平日里顽劣的孙悟空,却嬉皮笑脸地拿师父打趣,称他是“思乡难息”,同时又以“功到自然成”来宽慰 。
结果,猪八戒听不惯,也开始嘟囔,称“照这般魔障凶高,就走上一千年也不得成功!”而沙和尚却也半带埋怨半带讽刺地从中调解:“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钝腮,不要惹大哥热擦 。且只捱肩磨担,终须有日成功也 。”
须知,原著中的取经团队,与影视剧中的师徒几人,着实有着不小的差距 。此时,唐僧嘟嘟囔囔,猪八戒腻腻歪歪,沙和尚旁敲侧击,早已弄得孙悟空心中烦闷 。也正因如此,到黑水河后,唐僧让他们师兄弟商议,选一人驮他过河,孙悟空当即称“八戒驮得”,而不愿出力 。结果,师兄弟几人都推诿扯皮 。
同样的问题,到《西游记》第四十七回时,师徒几人出了车迟国,天色渐晚时,唐僧又问及夜间安身之事 。结果,孙悟空却说师父娇气,是出家人说在家人的话,要披星戴月,风餐宿水,有路且行,无路方住 。这番话怼得唐僧无话可讲,但猪八戒却在旁边嘟囔,埋怨自己还挑着重担前行呢 。结果,孙悟空还是坚持趁着月光再赶一程 。
孙悟空自然是皮实,也禁得住辛劳,故而想着早早赶路,以便了却这份苦差事 。然而,唐僧却是有苦难言,而猪八戒、沙和尚两人,则是十分不满 。因此,到了通天河后,猪八戒、沙和尚,自然是能驮也不会驮,巴不得赶紧休息,而孙悟空一方面不好继续催促,另一方面也是心中烦闷,不愿再显神通 。


可以说,在整部《西游记》中,各个情节都是环环相扣的 。前者四十三回中兄弟三人相互推诿,到四十七回时,再次因赶路之事闹得心中不和 。所以,当经过黑水河、通天河时,他们哪一个也而不愿驮唐僧过河 。当然,这些分析是就情节演绎出来的,最直接的答案,或许还在于,若真驮了唐僧,这个团队还要一步步往前捱么?潜藏于河中的妖怪,又怎么能完成自己捉唐僧的任务呢~ 。
因为这是唐僧取经的必经苦难之一,如果能够借助三个徒弟的力量来过河,这就失去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本质内涵 。

为什么三人不抱树呢,三人不抬树?

文章插图
三人不抬树?
三人不抱树,这个“抱”是“抬”的意思 。抬一棵树,不要三个人去 。
两个人抬,一前一后,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你在中间插一杠子,你是靠前呢,还是靠后?靠前了,后面人吃亏了;靠后了,前面人吃亏了;不前不后,两头人都觉得吃亏了 。
【为什么三人不抱树呢,三人不抬树?】这就是个费力又不讨好的事情 。以老祖宗的智慧,当然是尽量避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