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3月18日|海信承建埃塞俄比亚智能公交项目( 二 )


“这个智能交通项目招标门槛高 , 对企业过往业绩、技术实力等有严格要求 。 ”王永磊介绍说 , 标书中明确提出 , 企业必须有“至少一项不低于2000万美元的项目 , 且5年内基本完成BRT或公交运营” 。 “我们在投标时提供了南宁BRT、成都BRT、宜昌BRT等在内的总计7个智慧公交成功案例佐证业绩水平 。 最终我们的评分也是技术、业绩双第一 , 成功中标了该项目 。 ”王永磊认为 , 在智能交通领域丰富的实战经验是海信的独特优势 。
陈效文说 , 他已经完成海信当地分公司的注册 , 并和同事一起初步组建成了一支执行队伍 。 他表示 , 海信智慧公交系统项目的建成至少能够帮助当地公共交通水平跨越20年 , 能用技术跨越时间 , 切实给当地交通状况带来改变 , 这让他深感使命重大 , 决心把海信智能交通出海的第一个工程做成模范工程 。
海信海外智慧城市联合事业部副部长贾宇鹏说 , 埃塞当地的公交车的车载视频监控未联网 , 公交指挥中心无法实时监管和处理应急事件 , 所以报警按钮很多 , 而且公交车发车调度主要依靠人工操作 , 市民出行较为不变 。 而这些恰恰都是海信的长项 。
“公交出行是当地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 ”海信国际业务总设计师王永磊介绍 , 由于市民乘车体验欠佳 , 当地交通部门对此曾专门找咨询机构出过一份近800页的“诊断方案” 。 现在 , 这份“诊断方案”有了明确答案 , 海信在智能交通深耕20多年的技术与经验 , 将助力埃塞步入交通现代化“快车道” , 为“一带一路”智能交通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新典范 。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3月18日|海信承建埃塞俄比亚智能公交项目
文章图片
中国智能交通迎来“整体系统出海 , 输出技术模式”时代
成功中标埃塞俄比亚项目的背后 , 是海信在智能交通领域20多年的技术深耕 。 自1998年切入智能交通领域以来 , 海信连续10年在中国智能交通行业业绩第一 , 常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 , 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占有率更是高达70%;海信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应用于全国169个城市 , 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7-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 海信技术方案不仅帮助19座城市登上“缓堵”榜单 , 更是连续5年占据’城市缓解拥堵TOP10榜单的半壁江山 。
牟三钢介绍 , 海信以前主要是和央企合作“搭车出海” , 无法以自己的技术打动客户 , 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在海外的营销能力 , 埃塞俄比亚的这个项目是海信在海外承建的首个智能交通集成项目 , 这标志着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智能交通企业迎来“整体系统出海 , 输出技术模式”的时代 。
未来 , 海信智能交通还将继续加速出海 。 “目前布局的国家主要有埃塞、南非、西非区域、迪拜、印尼、泰国、越南、墨西哥 , 而在欧洲市场的东欧部分 , 我们初步会选择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等国家 , 目前都有项目正在跟进中 。 ”牟三钢表示 。
“海信国际化的下一个重要突破口在B2B产业出海 。 ”海信集团控股公司终身名誉董事长周厚健曾在内部国际化战略专题会上说 。 提前布局B2B产业并开拓海外市场 , 是海信面对全新竞争环境选择的新突破口 。
埃塞俄比亚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 , 也是中非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国家 。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关积珍表示 , 海信中标埃塞亚的斯亚贝巴智能交通系统改善项目 , 对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 一方面 , 这个项目是世行贷款项目 , 是国际化规则运作的 , 能够中标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 , 说明中国企业具备了与国际企业在海外智能交通市场同台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 , 意味着中国的技术标准开始系统性走向海外市场 , 是一个重要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