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内容收入超10亿美元,元宇宙创业已在爆发前夜?( 二 )


这个平台可能是通用的 , 也可能是细分垂直领域的 。 在这个过程中 , 我们发现 , XR设备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的“手机” 。
在寻找的过程中 , 有一个难点是 , 究竟哪个设备的势能会更强 , 是AR还是VR?又或者是可穿戴设备 , 比如手表和手环 。
我们的判断标准是 , 这个平台应该是通用的 , 可以承载相当程度的算力 , 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 , 这样看来 , XR设备是明显强于可穿戴设备的 。

蓝驰项目“亮亮视野”产品概念图

爆款是市场的重要信号创业邦:XR从2014年Facebook收购VR企业Oculus开始就被人关注 , 直到2021年再次火热 , 这两次浪潮有什么不同?
蓝驰创投:第一个简便的(找到特征和机会的)方法是:爆款往往是市场的重要信号 。
我们看到 , 美国大火的VR 设备Meta Quest 2出货量已超过1000万 , 预计在明年Q3超过2000万台 。 业内普遍认为 , 1000万台是行业的临界点 , 这代表VR设备被接受了 。 第二代苹果手机3G版发布时的数量也是1000万台 , 后面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 。 更重要的是增速 , 目前看来出货量到2000万台比到1000万台的速度更快——2000万台则代表着行业进入高速发展 。
二是内容收入增长飞轮的实现 。 XR领域的商业模式 , 一样延续了开放系统带来的“硬件+内容”模式 。 内容上 , Quest Store总收入已经超过十亿美元 , 而在2020年5月收入还只是1亿美元 。 过去一年半的增速远远超过历史时期 。 还有一个标志性事件是爆款的出现——《节奏光剑(Beat Saber)》 , 占据了整个收入的10% 。 优质的产品带来稳定的用户 , 进而拥有可观的收入 , 充沛的资金用来提升用户体验 , 进而带来更多用户 , “增长飞轮”就出现了 。
因此 , 从XR设备来说 , 它大概率已经走到了Gartner曲线的第二个曲线 , 即爬坡阶段 。 伴随着用户数的增长和商业模式的成熟 。 我们认为迎来了真正的爆发期 。

图片来源:蓝驰创投公众号创业邦:在这个阶段 , 我们需要怎样的企业和创业者?
蓝驰创投:和2016-2017年相比 , 当下需要的创业者素质是不一样的 。 彼时的XR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 在探索期 , 我们需要的是创新者、早期接纳者 , 是更有极客范的人 。
而现阶段 , 我们需要的是具备产品定义能力的人 , 以及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 。 类比一下 , 为什么众多国产厂商做手机都会败在华为和小米手下?关键就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量产能力上 。 要知道 , 手机是仅次于汽车之外的大规模、超复杂的产品 , 下一个这样的产品将是XR设备 。
创业邦:遵循下一代互联网的特征 , 创业者该具备怎样的特质?
蓝驰创投: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新的东西 , 从蓝驰内部投资人的角度来说 , 怕的是自己“老了” , 这背后代表的是对新事物的“不屑” , 作为创业者同样如此 。
我们的观点是好的需求视角是智商的翻倍 , 所以我们更青睐跟着需求走的创业者 , 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肯定是好的 , 不是也没关系 。 如果说工具层面的创业者需要有好的学历背景、高科技方面的履历 , 应用层面的创业者最需要的则是“对需求的洞察” 。

内容、社交领域的创业仍在爆发前夜创业邦:XR领域哪些细分赛道存在更多机会 , 鼓励创业者多做尝试?
蓝驰创投:我们认为XR行业将在一头一尾爆发 , 底层的硬件和应用层的内容、社交领域在爆发前夜 。 媒体上爆炒的所谓“元宇宙”的创业机会 , 将更多地出现在XR应用层面 , 如内容和社交 。
当下应用层面的火热 , 更多依赖二级市场的推动 。 在海外苹果、微软、Metaverse等在二级市场的表现 , 带动了中国的二级市场 , 再传导到一级市场 。 但更多是“虚火” , 应用层面的需求尚未真正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