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滚蛋吧降噪!融入世界,皮肤触控,索尼2022年新耳机实力探究( 二 )



环形振膜被一层硬塑胶包裹 , 中间有貌似金属圈的东西加固 。 留出一个洞 。

侧面 。 缝隙处理地不错 。
LinkBuds的环状发声单元紧贴耳洞 , 并嵌入空间很小的“耳屏间切迹” , 从佩戴角度来说 , 十分巧妙 , 而从声学角度来说 , 这么放置发声单元 , 即便没入耳 , 也仍能强化密闭性 , 并更容易给出颇具空间感和饱满度的音质 , 相比之下 , ambieearcuffs则泄露了更多的声音 , 而类似理念的XPERIAXEA20 , 也因更奇异的造型 , 无法展现更饱满的听感 ,

LinkBuds外置的环形扬声器与主腔体并非位于同一直线上 , 而是呈“阶梯状”下压 , 这么做也是为了更紧密的贴近耳洞 。

发声腔体部分比较像是一些平头塞 , 后面主腔体内侧可感到佩戴感应器 。
关于佩戴:
LinkBuds由于非入耳的设计 , 似“音箱”的发声感觉 , 从听力健康的角度 , 我认为是要好于传统入耳式耳机 。
第一次把它塞入耳朵 , 并不顺利 , 但随着对它的熟悉 , 越发觉得容易 , 大致步骤是“先把环状体斜插入耳屏间切迹 , 再扣紧主腔体” 。 另外 , 要特别留意佩戴时 , 对其腔体顶端支架的调整 。 要把它扣进耳轮脚内侧 , 并确保耳机紧贴耳甲腔 , 否则它肯定会松脱掉落 。
至于舒适度?我却觉得它仍有进步空间 。 我满意的是它的尺寸刚刚好 , 腔体触感不黏腻 , 且只要佩戴到位 , 它的声音也总是好听的 。 但它多少会对耳屏间切迹产生轻微压力 , 毕竟其轮廓近乎于“圆饼”状 , 但它触及的耳屏内区域却不一定能完美承接它 , 尤其是这个“圆饼”外边缘那硬且窄的形态 , 是有可能对紧贴的皮肤产生压力的 。
我体验了佩戴LinkBuds十几分钟、半小时、数小时这三种场景 , 发现左耳朵会在大约半小时后 , 产生轻微“胀”感 , 需要摘下并休息 。 不过 , 右耳朵倒是通过了各种时长的佩戴实验 , 真正是“久戴不累” 。
综上 , 外观另类的LinkBuds佩戴稳定性和舒适度都很不错 , 虽说初戴可能有异物感 , 但塞久了 , 也基本察觉不到 。 不过 , 若是戴的时间过久(如1小时左右) , 它也确实有“胀”感的可能 。 鉴于人类的耳朵各不一样 , 这段总结也就仅限于我本人 。 仅供参考 。
广域点击:
我觉得它也可以被称之为“皮肤触控” 。
它解决了传统触控型TWS那两个令人不爽的问题 , 一是手指不易快速摸到耳机面板 , 二是敲耳机时 , 有可能发出的对耳朵不友好的噪声 。
该功能大幅扩展了操控范围 。 像你耳洞附近的皮肤 , 颧骨往下的整个侧脸 , 一直到下巴 , 都是可以“触控”的区域 。 而且距离耳洞越近 , 所需的敲击力度越轻 , 反之越需要强调 。
这功能非常有趣 , 我觉得是索尼不小的创新 , 可能未来也会有其他厂商跟进 。 总体上体验不错 , 若是玩好了 , 会明显减少突发状况时的手忙脚乱 。

音量、响度:
LinkBuds和绝大多数耳机都不同的一点是 , 它不会完全依照手机音量滑块而变动实际响度 。 比如当你把手机音量调至大约75%时 , 你会发现再往后拉进度条 , 耳机内的声音响度不会再变大 , 反而还会轻微的变小 , 到100%音量时 , 它的响度甚至和60%时的响度差不多 。 也就是它在手机端的实际音量变动范围 , 被锁定在了大约0到75%的范围之间 。
也许你会担心它在这么有限的音量范围内 , 即便最大音量 , 听着也很小 。 可实际情况是 , LinkBuds比不少入耳式TWS的响度还稍大一些 。 我觉得这跟它的外置式扬声器对各频段的能量重塑有关 。 总之 , 响度令人满意 。 且它在这方面 , 也要明显好于我测评的有线版ambieearcuffs和真无线的XEA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