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解构什么叫后现代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什么区别?

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区别:
解构无非就是提倡多元化、提倡多角度理解、消解权威、分解结构、推崇大众狂欢 , 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但后现代主义不仅有这些特征 。
后现代主义还有很多其他的派别 , 比如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 , 这些都是属于政治化倾向严重的流派 , 因此「政治化」也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之一 。

什么叫解构什么叫后现代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什么区别?

文章插图
结构主义 , 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什么区别?
结构主义是索绪尔那套,认为意义是在一个固定的结构当中后结构主义就是解构主义,是德里达那一套认为不存在所谓固定的结构一个符号的解释要依赖别的符号这样会造成意义的永远不在场也就是德里达所说的延异解构主义便是结构主义继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逻辑上的延伸 物极必反 矫枉过正所以很多人也把解构主义成为后解构主义
为什么说 后现代主义对崇高的解构?
解构一词是指对恒定意义的分离 , 它作为后现代对“结构”(主义)的在场、秩序和中心整体性反击的一部分 , 其某些具体策略对西方电影的后现代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节就结合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与建议对电影的后现代思路进行梳理 。德里达首先提倡在文本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建立非必然的联系 , 其目的在于突显能指与所指搭配的任意性和他们之间的差异性 , 使所指脱离即定能指的依附从而扰乱固化的结构思想 。反映于电影中 , 这个策略有利于打破现代主义电影的两个符号学对意义的深层次指涉 。像拉康所谓“滑动的所指”那样 , 使几个所指同时漂浮于电影本体的能指符号之上 , 可以扰乱观众心中固有的“能所”对应模式 , 导致意义反射的不确定性 , 继而反映一种去中心、去深度的平面思维形态 。
其次德里达鼓励策反文本结构中的个体 , 拆解它们对结构中心的绝对服从 , 这主要是针对现代哲学的同一性、中心性与整体性而言的 。具体到电影中 , 非线性叙事得到广泛的应用 , 使得影片零散的局部意义得到重视 , 也利用开放式的结构来突破影片中心结构的自我封闭 , 继而促成各本文结构的差异性交流与参照 , 即不同文本间的差异互通 , 如并置、拼贴、杂揉、互涉等等 , 并随着对外来差异的引入与参照对原本文的结构中心形成拆解态势 。
【什么叫解构什么叫后现代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有什么区别?】解构哲学也反对文本结构的先验性与意义透支 。由于结构具有固定性和确定性 , 相反的结构往往产生类似的意义 , 久而久之 , 人的头脑会由于局部结构的刺激而映射出大致全部的意义 。对于有经验的观众来说 , 传统电影往往只放映了一半 , 全片的意义归宿就已了然于胸了 。这些被意义透支所笼罩的形而上学的先验结构被解构主义斥为乏善可陈的守旧根源 。因此在后现代电影中经常可以捕捉到一个看似熟悉的结构 , 然而很快这个感觉会被逆预见而行或独立于结构之外的意义所打乱 , 这类出乎意料或出其不意的元素有助于消解观众对结构的期待 , 打破结构主义的整体同一性 , 也有助于培养受众的怀疑(不确定)精神与多元心态 。
另外打破观众对“在场”的信念与憧憬也是解构主义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德里达看来 , 结构主义的中心性与整体性是建立在“在场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 。结构主义相信电影作为各种语言的综合体可以给观众呈现亲临其境的实体性存在 , 即不需要媒介参与的“现实世界” 。这个“现实世界”就来自于人们的理性传统对“在场”的信念 , 凭借这种信念 , 人们总是幻想着在他们自己所能看到和接触到的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整体的现实世界 。因此我们会为主流电影的梦幻经典故事而动情 。但作为对立面 , 解构主义并不走向唯心 , 它只是对电影作为媒介来伪装世界的真实性(在场)的作法颇有微词并对媒介还原真实在场的可能性表示怀疑 。为此 , 后现代电影倾向于将观众从梦幻的故事里拽出来或阻止他们进入故事的梦境中去 , 使他们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在看电影的)第三者而非主人公 , 并使他们对“在场”的幻觉与憧憬变为泡影 。同时 , 对在场的拆解与对真实性还原的怀疑也给后现代文化视角中Baudrillard所谓的“虚拟现实”埋下了伏笔 。
社会文化领域的更迭态势
它主要研究后现代状态下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转型给电影带来的问题与启发 。后现代不只是一个主义 , 它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状态 。希尔(1998 , P98)也强调后现代主义一词可以被用来形容一个社会和经济领域的新秩序 。对于电影来说 , 以这个新秩序为基础的后现代社会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个是研究传统的工业秩序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另一个是讨论科技革新对后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