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文中开头提中心论点是,劝学的分论点原文?

用大量的比喻论证进行论述,是高中课文《劝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文中的比喻论证理解不够透彻,有的同学甚至把它们理解成举例论证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地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论证呢?


比喻论证,指的是在论述过程中,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喻者之理的一种论证方法 。比喻者与被比喻者,二者之间需要符合“类相异,理相同”的原则 。也就是说,二者必须不属于同类,才能作比喻,必须事理相同,方能进行推理论证 。


以文章的第二段为例 。作者先用“青”“冰”的比喻,来说明后天的影响完全可以改变事物自身原来的性质,并且能够使其有所发展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后天的影响可以改变事物的本性”是本体,“青”“冰”之喻是喻体,即“后天的影响可以改变事物的本性”就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只不过课文中只出现了喻体,而省略了本体,将道理隐含其中 。


接下来的木变轮的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对于改变事物自己本来的性质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又向深里推进了一大步,由后天的影响“可以改变事物的本性”到能够“决定事物的本性”,即学习对于后天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使说理更加透彻 。


本段的最后,用“木”“金”两个比喻,引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 。在这两个比喻中,不妨把“博学”“参省”看作本体,把“受绳”“就砺”看作喻体,即“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省察”,就像“木材经过墨线的比量,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砺” 。这样做的后果呢?就是“知明而行无过”,就是“直”“利”了 。


再分析文章的第三段 。本段论述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文章用生活中常见的几个现象展开论证 。它们都是因为善于利用外物,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君子也是如此,君子的天性与常人没有差别,而其能成为君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学习”这个外物,即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所以,我们可以这樣理解本段的比喻论证,“君子借助外物”就像“登上高处看得广阔”,像“登上高处招手”,像“顺风呼喊”,像“借助车马”,像“借助船桨”,这是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自己的观点 。

劝学文中开头提中心论点是,劝学的分论点原文?

文章插图
劝学的分论点原文?
《劝学》的三个分论点是: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荀子》一书的首篇 。


【劝学文中开头提中心论点是,劝学的分论点原文?】《劝学》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闻述学习的最终归宿 。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