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骁龙|连续6年奖励员工搞“副业”,阿里巴巴因为这件“小事”刷屏( 三 )





去年9月 , 确幸和团队开始调研肢体残障人士的情况 , 很快他们发现——原来 , 中国“一只鞋”需求群体不是少数 。 比如曾经的全国残运会跳高冠军归玉娜就坦言:“以前街边卖鞋小贩都把鞋子堆在一起卖 , 我买的时候 , 会偷偷拿两只左脚的鞋子 。 ”这件事至今仍是冠军心中难以启齿的“秘密” 。

“为什么不能用电商人最擅长的商业方式 , 满足他们的愿望呢?”于是 , 在确信与同事们的努力下 , “一只足以”公益项目启动了 。

但想真正在市场上推出“一只鞋” , 背后的工作并非那么简单 。

首先 , 对于厂商来说 , 单独生产单只脚球鞋是不现实的 , 这需要品牌重新考虑供应链、再包装等工作 。

“我们每天见缝插针地宣扬公益项目 。 好在天猫鞋类品牌的供应链比较成熟 , 渐渐地 , 越来越多头部品牌认可了这个计划 。 ”

去年10月22日 ,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天猫及锐步、回力、斯凯奇、乔丹、森马、骆驼、ECCO七家国内外运动休闲品牌 , 推出饱含温度的“一只鞋”项目 , 首次实现了可单独售卖 。



“一只足以”项目鼓励了很多肢体残障人士


社会文明的体现之一 , 是穿两只鞋的人能够想着穿一只鞋的人 。 “第一只鞋子”的落地 , 还没有让确信和团队的小伙伴完全满意 。 最近 , 他们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 。

“一方面借这波热潮继续扩大参加的品牌 , 能够让残障人士有更多的商品选择 , 另一方面有朋友提出可以联系生产双脚鞋子的厂商 , 通过重新配比的形式 , 建立一个专门的单脚鞋鞋库 , 使肢体残障人群享受更丰富的购物选择 。 另外 , 我们也想加入阿里的技术手段 , 推出AR试鞋、假肢虚拟试鞋等方式 , 让特殊人群也有良好的电商体验 。 ”
吸引6亿人次做好事 , 以身作则带来公益新模式
除了刘俊 , 当晚登上颁奖舞台的 , 还有带动300多个志愿者、为末期病患提供临终关怀的玄芝;带领800人一边跑山、一边从西湖群山扛下超过500公斤垃圾的正通;徒手接住坠楼女童的吴菊萍;跳入湖中救人的迈乐……
他们是程序员、是行业小二、是奋战一线的普通员工;同时 , 他们的身份又是“老师”、是义工、是扎根山区的致富带头人;在公益领域 , 他们是相互扶持鼓励的“战友” , 也成为公司管理层与同事们眼中的“英雄” 。


好人好事涌现背后 , 是公益已经刻进阿里巴巴DNA 。
从2010年开始 , 阿里巴巴坚持将营收总额的千分之三投入到阿里巴巴公益基金 。 阿里向全体员工发出“人人公益3小时”的倡议 , 并协同生态力量唤起更多人帮助更多人 。
2016年 , 阿里巴巴社会公益部发起首届“橙点公益榜” , 并作为每年3月最重要的重磅年终奖项发布 , 表彰优秀公益项目、团队和个人 。 今年 , “橙点公益榜”正式升级成为“阿里巴巴公益榜” 。
“蓝骑士”深入大山为孩子们带去美好盒子

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孩乐乐得到儿童重疾救助 , 恢复了健康


如今 , 阿里的业务模式已然融入了公益属性 , 更多科技手段、商业模式被运用到大大小小的公益项目的运营中来 。

面向偏远地区儿童的航空航天科普、手语双向翻译产品“现声”、“汉典重光”古籍数字化……展现的是一家科技基因公司结合社会所需的技术应用力;“一只足以”项目、“菜鸟驿站回箱领鸡蛋”体现了阿里人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敏感和把握 , 商业化的操作模式让社会上的更多人可以享受到公益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