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放弃长安洛阳定都开封 开封是哪个朝代的首都

北宋君臣却选择了位于平原地带的开封,这一决定直接导致166年后,金兵长驱直入攻破汴梁,酿成两宋难以启齿的“靖康之乱” 。后人习惯用结果导向思维评判赵匡胤当时的决定,但事实却是在北宋初年 , 帝国境内确实找不到比开封更为合适的选项 。

北宋放弃长安洛阳定都开封 开封是哪个朝代的首都

文章插图
北宋为什么放弃长安洛阳,定都开封?
公元959年 , 年仅39岁的后周世宗柴荣离世,次年身为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新朝伊始,除一系列典章服饰需要变更以外,最紧要的事情便是确立都城的位置 。
面对长安洛阳等此前已担任过都城,并自带山川护甲的险要之地,北宋君臣却选择了位于平原地带的开封 。
这一决定直接导致166年后 , 金兵长驱直入攻破汴梁,酿成两宋难以启齿的“靖康之乱” 。
后人习惯用结果导向思维评判赵匡胤当时的决定,但事实却是在北宋初年,帝国境内确实找不到比开封更为合适的选项 。
【北宋放弃长安洛阳定都开封 开封是哪个朝代的首都】从盛唐衰败到五代十国 , 长安洛阳经过安史之乱、黄巢起兵、藩镇混战和朱温叛唐,不知被攻陷过多少次,而每一次兵灾对长安洛阳来说都是一场劫难,史载东西两都“十焚六七” 。
换句话说此时的长安洛阳与汉唐时候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就算赵匡胤有心将都城设在这里,饱受兵灾破坏的两地也承担不起作为首都的职能 。
其次是气候的变化和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中国的经济中心整体向东南移动,关中优渥的农业环境基础不复存在 。
在很多先秦时期的文献资料里,我们多少能够从只言片语中了解到彼时关中的样貌,沃野千里且植被繁茂,与今天光秃秃的西北高原相比宛如两个世界 。
这是因为西周秦汉时期,关中气候整体湿润,北方雨量充沛 , 故而从渭河平原到河西走廊都是一片水草肥美之态,黄土高坡上更是森林密布,鸟兽成群 。
这样的状态从东汉末年开始就走向下坡 , 随着气候逐渐变冷 , 西北的农业环境遭到破坏 , 土地荒漠化加剧,许多半耕半牧的少数民族竟也向关中渗透 。
至隋唐时期,仅靠渭河平原上的土地已养活不了长安庞大的人口,朝廷要么前往东都洛阳就食,要么靡费财力人力从东部向关中运粮 。
而经过战乱破坏之后,长安洛阳的状况进一步恶化,至北宋建立之初,即便是条件尚好的洛阳也不过残存两万人口 , 与盛唐时期那种动辄百十万人的大都市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
至于大运河的开通,则对削弱长安洛阳的经济地位起到了釜底抽薪之效,尽管隋朝因运河而亡,但东部却因运河而盛 , 尤其是江南地区,自此贡献天下一半的财赋 。
而开封居于运河之侧,不仅维系着南北经济,更可控制天下财政,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展现的东京汴梁便是当时开封的繁华写照 。
当然上述原因多是客观方面的考虑,从主观上讲,以赵光义为首的群臣更是极力反对迁都之事 。
唐宋之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梁、唐、晋、汉、周五个王朝,其中除了后唐定都洛阳之外,其余四个朝代均定都开封,这使得官僚集团们的利益在开封城内盘根错节 。
北宋通过和平过渡取代后周,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对前朝皇族和官僚群体做出妥协,而这部分人又都是定都开封的坚定支持者 。
其中北宋二号人物赵光义更是公开反对迁都事宜,原因就在于赵光义时任开封府尹,其所有的势力均盘踞在汴梁,一旦迁往别处,其影响力必然大打折扣 。
最后一点就是来自正北方向的威胁 , 我们常常乐道于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气概,但反观宋朝岂不是另一版本的“天子守国门”?
彼时幽云十六州已尽数落入契丹之手,华北平原门户大开,如果选择定都关中 , 朝廷倒是颇为安全,但整个中原都要面临辽国骑兵的扫荡 。
赵氏兄弟对国家的前景有一整套的设计,他们不会也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所以宁愿囤驻重兵于开封周围,也要死死守住帝国的北部边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