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文学世俗化,美国文学简史课后答案什么是清教主义?

代文学家方苞、刘大櫆、姚鼐等被称为“桐城派”,并不仅仅因是同乡的缘故,而主要是由于文学主张的相近 。方苞的“义法”说作为“桐城派”核心的文学主张,奠定了这派文论的基础 。
所谓“义法”,“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方苞的这番表述,说明“桐城派”主张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以此作为写文章的规范 。桐城文人所倡“义法”,并非“文道合一”的陈词 。刘大柑认为:“义理、书卷、经济者,行为之材料,神气音节者,行为之能事也 。”刘氏重法而轻义,强调了音节变化等纯粹的文体形式因素 。姚鼐尽管兼顾义理、考据,但他从纯文学的角度论文,强调天人合一,道气合一,不再羁于方苞提出的六经教义和理学原则而言天道,对方苞的“义理”说作了新的补正,拓宽了“理”的内涵 。因此,强调形式,强调“法”,不拘于理学之道,是桐城文论与“文道合一”论相区别的特征 。
“桐城派”还提出了学习古人的主张 。方苞提出“雅洁”的审美标准作为“义法说”的外延,对南宋、元明以来文学日渐浓厚的世俗化倾向进行反拨 。他提出韵拟古人语言之法,指出:“古文中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徘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桃巧语 。”此虽是从文须谨严朴质、刊落浮辞的立场出发,但毕竟对文坛的活泼生气是一种压抑 。姚鼐与之不同,认为应学古人精神而不应泥于古人文章之形貌,“声色之美因乎意与气而时变者也,是安得有定法哉?”显然,比之方苞所言,此说更为深刻、明智 。
“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姚鼐“桐城派”以方苞“义法说”为基础,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散文理论体系,成了清代散文创作的中坚力量,“天下文章 ,其出于桐城乎!”可见其声势之大,影响之广,成就之高 。
“桐城派”的创作成就和他们的创作主张分不开 。他们以“义法说”为基础,经刘大大櫆、姚鼐到方东树,使创作主张日趋成熟、定型 。所谓“义法”即要求作文言有物和言有序,所谓以义为经,以法为纬,而“桐城派”创作的杰出成就,也正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
自南宋到元明,中国的散文创作在“桐城派”文人看来,始终处于不景气状态,可谓古文的萧条期 。明代前后七子提出“文必秦汉”的主张,导致了文坛的仿古之风,归有先及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转移生活琐事入古文,则又较少,重大题材的作品 。方苞等文人力求改变散文创作现状 。他们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充溢着觉醒的民族意识,不但表露怀才不遇的牢骚,而且还透露了对清统治阶级的仇恨和不满,比较扎实 。艺术上,他们的创作表现了“言有序”的特点,结构严谨,语言通顺,文从句顺,井井有条,如方苞的《狱中杂记》看似信手写来厂实则层次井然,条理请晰,显得真实可信 。
他们的散文无论说理、言情,都短小精悍,要言不烦,读起来毫无琐碎芜杂之感 。他们的散文还讲究形象性,如方苞写左光斗,着墨不多而形神俱备,姚燕写泰山日出,宛如图画毕现于目前 。“桐城派”的散文创作给清代文坛带来了清新活泼的气息 。
然而,他们的创作主张也使其创作存在一定局限 。他们强调“道”,从方苞开始,在思想上就具有正统性和保守性,乃至于最终仍与统治阶级合流 。他们承继唐宋八大家,但并未超越;批评明七子的模拟颓风,却又未彻底纠正,在提出“雅洁”的同时,则主张“古文中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徘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桃巧语”,给作文加上这么多的限制,以至束缚了作家创作的手脚,排斥了生动活泼的语言,从而使散文创作走入了新的死胡同 。

什么叫文学世俗化,美国文学简史课后答案什么是清教主义?

文章插图
美国文学简史课后答案什么是清教主义?
【什么叫文学世俗化,美国文学简史课后答案什么是清教主义?】清教主义,起源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得以实践与发展 。其因信称义、天职思想、山颠之城等核心理念,虽然构成宗教行为规范要素,却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消解禁锢人们思想与行为的主流教会传统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世俗化进程,在早期的美国,推动了个性解放,促成建立现代劳动、职业和财富观,以宗教的理想勾勒出国家未来追求的目标 。它们奠定了今日美国主流文化(wasp)价值观念的基础,铸就了美国民族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