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的特征分类,中国剪纸的特点有哪些?

中国的民间技艺有:剪纸,年画,皮影,口技,变脸,彩绣,布袋戏,戏曲,木雕,泥塑等
1.剪纸:
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 。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 。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但是看起来生动形象 。
2.年画:
是中国画的一种 。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 。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 。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 。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 。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
3.皮影: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戏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元代时,皮影剧院戏曾传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 。稍后,又传至东南亚 。清代乾隆年间,皮影戏传入法国巴黎、马赛和英国伦敦,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
4.口技: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剪纸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且其中还有腹语术 。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另有林嗣环、蒲松龄的文学作品以"口技"命名 。口技的运用,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代 。据历史记载,齐国孟尝君田文因才能享誉六国,遭嫉妒,秦昭襄王准备杀害他 。他使门客学狗叫,盗得狐面裘,贿赂宠妃,取得"通行证";又使门客学鸡叫,使守关官吏打开城门,因而逃脱 。
5.变脸: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 。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变脸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 。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中国戏曲的情绪化妆 。变脸最先用于神怪角色,明代已有 。明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中就有"变化青脸"的记载 。当时的变脸是演员进入后台改扮 。后世则演变为当场变脸,成为一项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 。变脸有大变脸、小变脸之分 。大变脸系全脸都变,有3变、5变乃至9变;小变脸则为局部变脸 。变脸的主要手法有三:抹暴眼、吹粉、扯脸 。前两种属涂面化妆,如抹暴眼是演员手指抹上预存于眉头或鬓的墨青,一抹即变;吹粉更是粗糙,即演员吹起色粉,以改变脸色;后一种则加用面具,一层一层套在脸上,松紧死活有度,变时一个个扯下来 。此外,还有撕脸与贴脸,现已不多用 。变脸要求动作敏捷,不露痕迹 。主要用于剧中人物惊恐、绝望、愤怒等情绪的突然变化 。
6.彩绣:
彩绣泛指以各种彩色绣线统制花纹图案的刺绣技艺,具有绣面平服、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的特点,在剪纸服装饰品中多有应用 。彩绣的色彩变化也十分丰富,它以线代笔,通过多种彩色绣线的重叠、并置、交错产生华而不俗的色彩效果 。尤其以套针针法来表现图案色彩的细微变化最有特色,色彩深浅融汇,具有国画的渲染效果 。
7.布袋戏:
布袋戏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汕地区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 。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 。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布袋戏演出演出上可分为前场与后场,前场即戏台部分,观众可见到操偶师傅操作人偶于戏台上的表演,后场则包括了操偶师、乐团和口白师傅 。
8.戏曲: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 。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 。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舞枪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 。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 。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
9.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 。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 。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 。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 。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 。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 。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 。
10.泥塑: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蜂蜜等 。泥塑的模制一般分为四步: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 。制子儿就是制出原型,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有些地方还要用火烧一下,加强强度 。翻模就是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常见有单片模和双片模,也有多片模 。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压泥人坯胎,通常是先把和好的泥擀成片状,然后压进模子,再把两片压好泥的模子合拢压紧,再安一个“底”,即在泥人下部粘上一片泥,使泥人中空外严,在胎体上留一个孔,使胎体内外空气流通,以免胎内空气压力变化破坏泥胎 。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 。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多用品色,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

民间美术的特征分类,中国剪纸的特点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中国剪纸的特点有哪些?
剪纸是我们中国民间艺术之一
【民间美术的特征分类,中国剪纸的特点有哪些?】剪纸艺术的风格粗犷、简化、浪漫,轮廓和形状坚实而清晰,纹样生动有趣 。它作为民间民俗活动的载体,传承着民俗文化,内容和形式都具有承传性、固定性 。加之剪纸手法、纹样的规定性,所以就形成了民间剪纸相对稳定的特殊艺术表现 。民间剪纸作者们都将自身融人了创作的主体,通过剪纸题材的选择、酝酿及作品创作,经过漫长的历史性沉淀,用什么形象以及用什么形象的特定组合表达什么含义...